共25想他,约6870字。
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2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jīdiàn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里,闪烁在京剧bānlán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擂响在锣鼓铿锵的声音里,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A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B (赏心悦目、耳濡目染)。发扬和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C (义不容辞、义正词严)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xūntáo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A处的标点是。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人B、C两处。(2分)
B处应填_______________,C处应填_______________。
4. 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我校将举行“在阅读中成长”系列活动,请你参加。(10分)
(1)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请你写出两则反应气象物候的谚语。(2分)
(2)经典名著的阅读更能丰富我们的心灵。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一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硬汉形象,他是;另一部描绘了“小人国”、“大人国”、“”以及“”等奇异幻境,作品中的主人公是。(4分)
(3)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青年作家韩寒打电话,邀请她于10月28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在阅读中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4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③,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关雎》)
④《凉州词》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
⑤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这正如地上的路;
,,。
二(57 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7-8题。(6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7.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9.解释下列粗体字的词语。(4分)
A.会天大雨B.今或闻无罪
C.穷当益坚D.确为烈士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呼?
12.【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第二件事:
13.【甲】文中的陈胜和【乙】文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4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9题。(16分)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佚名
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