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br>
<br>
[教学目标]<br>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br>
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br>
背诵全文。<br>
[教学方法]<br>
诵读法。<br>
[教学课时]<br>
两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在自知。"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辩证地看待、评价自己,在人类庞大的坐标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点。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则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个美男子,但比起徐公来还稍有逊色,他的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比美。面对赞美,邹忌有自知吗?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看课文。<br>
二、诵读课文 <br>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好文言文,认读、读准是首要的一步。通过接触课文,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然后借助工具书查明。如:(y)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i)镜 期(jī)年 朝(cho)于齐 时时而间(jin)进。<br>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读清句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此次朗读,完全可以借助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这样在重新朗读时,就能体味出语句的停顿,读得韵味十足。<br>
检查朗读是否准确,辨析下面两句话朗读时语气的停顿:<br>
A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br>
B 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br>
C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br>
D 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br>
(三)三读课文,赏析品味。阅读文言、学习文言不应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简单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能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评价。<br>
本文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在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应玩味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