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0字。
《激流》总序 教案
                         高一语文组:仲秋            05、11、16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品中作者对于生活真谛的认识,体会平和文字下面蕴含的汹涌激情和震撼人心的的力量;
2、  懂得本文运用“激流”这一物象在表现作者认识、寄托作者追求,并使这种认识与追求具象化的作用。
二、             重点难点把握
[重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激流”的物象意义以及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认识这种物象手法在散文中运用的广泛性,他在表情达意上的使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增强其可读性的作用;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散文手法来阅读作品、表达自身的认识。
[难点]本文阅读的难点是对以“激流”作为三部曲小说的总名的理解。
三、             教学思路探究
1、阅读文本,探究结构
本文结构不同于学生以往接触得较多的总分结构。教学中可以把结构分析作为一个切入点,使学生能够马上掌控行文思路。
分析:第一段,由《复活》对生活的悲剧认识,引发思考“生活是什么?”接下来反向提出一种不同于“悲剧”生活观的感受与认识:“它是一个‘搏斗’”“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这是一种乐观的,积极的生活观,人生观。
2、通过问题导读,话说物象
(1)“生活的激流”为什么巴金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受,“生活”和“激流”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答:生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生活很复杂。激流是一个具体形象的物象,可听,可视,可感。巴金说生活里“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些情感在一起碰撞,宛如“奔腾”,“搏斗”的“激流”,“永远动荡着”。这是运用了物象手法,借助“激流”这个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积极的态度。如《白杨礼赞》借“白杨”这种具体的物象来“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2)文中说,“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里的“唯一的海”是哪、是什么? 答:“唯一的海”即激流的去向和追求,象征人在生活中的“信仰”。“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就本文来讲,这“唯一的海”是自由以及追求自由的过程。
3、读写结合
就作者借“激流”这一物象来寄寓情思这一点,来谈谈你的认识。
(1)“激流”寄寓怎样的情思
(2)“激流”这个物象与作者生活观有什么联系
(3)运用物象手法的好处,可举例。(任选一角度来写,50字以上)
[备课资料] 
作者及其作品介绍(预习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文体常识:“序文”作者写在作品前,或概括作品内容,或表达作者对所叙述人与事的态度。
《爱尔克的灯光》拓展阅读
作者如何看待“家”和“长宜子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