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5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滁州市第二中学  周经纶  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2)理清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设计意图】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  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
  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位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