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56张,教案约11220字。

  必修五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2)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难点: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意义。
  设计思想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资源 
  1.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过果戈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