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考前三月题型集训:第1-18题(打包18套,含答案, )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3题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3题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0题 名篇名句默写(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1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1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2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2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3题 成语.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4题 病句.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5-17题 语言表达和运用(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5-17题 语言表达和运用(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8题 写作(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18题 写作(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4-7题 文言文阅读(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4-7题 文言文阅读(一).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题型集训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

  第1-3题 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2015•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2014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教育领域,数据是描述事实的符号序列,是信息载体。教育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通常,这些数据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或视频等形式进行存取。在大型教育信息的专用平台上,统计数据大多是以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存取的,用户利用信息平台所提供的应用软件,可以自行生成所需的教育信息和知识。某种程
  ……
  第4-7题 文言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斐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高、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桀,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致之?”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杀之,年五十二。(节选自《新唐书•刘文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B.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C.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D.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 “真主”是我国说汉语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唯一主宰安拉的尊称。文中的“真主”是“真命天子”的意思。
  C.“四海”,四方之海,指天下。现泛指全国各地,也可指世界各地。常和“五湖”连用。
  D.“突厥”“可汗”是少数民族中的常见的称呼。“突厥”和“可汗”都是指民族部落首领的专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文静对世道有自己的看法。当看到社会动乱时,裴寂发出不知何处安身的慨叹,但刘文静却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
  B.刘文静能够准确分析天下的局势。当秦王与他谈论天下大事时,他能够清楚地判断当时的形势,并且给秦王出谋划策。
  C.刘文静长于外交谋略。他请求与突厥交好,唐公派他出使突厥,他用金币等引诱始毕可汗,可汗答应帮助唐公,刘文静圆满完成任务。
  D.刘文静因嫉妒惹来杀身之祸。裴寂因旧交的恩情官位高居刘文静之上,刘文静心中不服,对他产生嫉妒,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欤!
  译文: 
  (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徐之才,丹阳人也。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曰:“徐郎不用心思
  ……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请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2)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人”的原因。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感怀
  沈宜修
  犹见寒梅枝上小。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1)上片词人写烦恼“无端”而生,实则有因,请简要分析。
  答: 
  (2)请赏析最后两句中“空自”和“依旧”的妙处。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日狸渡道中①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②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③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注  ①诗人于绍兴二十四年任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狸渡:渡口。②石马:坟前接道两旁的石兽。③墦:坟墓。
  (1)请赏析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
  答: 
  (2)诗歌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崔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崔涂: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②矰:短箭。缴:系箭的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