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20字。
2017高考备考最新作文:“众里寻他千百度”,泰州诗意判决书走红!
整理fcs2002
【新闻在线】史上最"诗意判决书"走红:宋词、后宫体全都用上了
2016-12-16 08:53 现代快报常志飞尹有文臧晓松
写这份判决书没有刻意准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写这份判决书的人叫王云,是泰兴法院的一名80后审判员。
1984年出生的王云,2006年进入泰兴法院工作,现在是该院少年及家事案件审判庭审判员,也是该院最年轻的员额制法官。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到今年10月,王云共审结各类案件1896件,调撤率88%,服判息诉率98%,无一错案、无一上访缠诉案件。她先后荣获泰州市“最美法治人物”“最美巾帼”“新泰州建设功臣”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值得关注的是,王云的家庭还曾获得“最美爱心家庭”表彰。
针对网上的议论,王云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最高院杜安华专委在对婚姻类案件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判决书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理,而应当情理法相结合,一份好的家事案件判决书应当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写这份判决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刻意准备,只是在审理过程当中,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恋爱过程,而现在却要劳燕分飞,心有所感写出了这一份判决书。”王云说,写这份判决书,花了她一个小时的时间。
据了解,从今年6月27日判决后,这起离婚官司中的夫妻未再起诉离婚。
诗意判决
引用宋词和“后宫体”
判决不准予离婚
在大家的印象中,判决书似乎总是“干巴巴地说理”。而在这起离婚案中,判决书却突然“改变画风”,变得充满诗意。
“原、被告从同学至夫妻,是一段美的历程,”判决书随后开始引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句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随后提醒双方当事人,“若没有各自性格的差异,怎能擦出如此美妙的火花?”
判决书随后从诗意中回到现实,“人生如梦!当婚姻出现裂痕,陷于危机的时刻,男女双方均应该努力挽救,而不是轻言放弃。”接下来,判决书祭出一段“后宫体”,“本院极不情愿目睹劳燕分飞之哀景,遂给出一段时间,以冀望恶化的夫妻关系随时间流逝得以缓和……”
判决书中建议双方静下心来,考虑对方的付出与艰辛,互相理解与支持,“用积极的态度交流和沟通,用智慧和真爱去化解矛盾,用理智和情感去解决问题,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更不能轻言放弃婚姻和家庭,珍惜身边人,彼此尊重与信任,重归于好。”
最终,泰兴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不准予原告黄某与被告王某离婚。”
同时表示240元的案件受理费“打五折”收取,由原告负担——这起看似普通的离婚案,因为审判员的“诗意判决”,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当事法官
写这份判决书没有刻意准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写这份判决书的人叫王云,是泰兴法院的一名80后审判员。
1984年出生的王云,2006年进入泰兴法院工作,现在是该院少年及家事案件审判庭审判员,也是该院最年轻的员额制法官。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到今年10月,王云共审结各类案件1896件,调撤率88%,服判息诉率98%,无一错案、无一上访缠诉案件。她先后荣获泰州市“最美法治人物”“最美巾帼”“新泰州建设功臣”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值得关注的是,王云的家庭还曾获得“最美爱心家庭”表彰。
针对网上的议论,王云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最高院杜安华专委在对婚姻类案件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判决书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理,而应当情理法相结合,一份好的家事案件判决书应当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写这份判决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刻意准备,只是在审理过程当中,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恋爱过程,而现在却要劳燕分飞,心有所感写出了这一份判决书。”王云说,写这份判决书,花了她一个小时的时间。
据了解,从今年6月27日判决后,这起离婚官司中的夫妻未再起诉离婚。
【追问】
“诗意判决书”是否合规?
律师称原则上不违规,但应尽量精炼易懂
有网友据此指出,这种极富个人特色的判决书,是否合乎法律规范。多名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司法文书规范性的法律法规中,对法庭意见部分只要求做到有理有据,并未禁止“自由发挥”。因此,即便出现类似诗词,也不违反制作民事裁判文书的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和《民事诉讼文书样式》中指出,民事裁判文书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核心内容是“针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根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做到“论理透彻,逻辑严密,精炼易懂,用语准确”。
曾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任职、现工作于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的宋姣律师认为,法官在书写判决书时,可以有一定“发挥空间”,但司法文书并非创作散文,应尽量避免诗情画意,做到言简意赅即可。上述“诗意判决书”,与相关规范中的“精炼易懂”显然有一定距离。
为何少见这种判决书?
中国非判例法国家,法官不需要过多发挥
“诗意判决书”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少见。记者注意到,在国外的判决书中,常见类似引经据典,辞藻华丽的文本,而国内这类判决书则少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姣表示,欧美国家多为英美法系,即所谓“判例法”,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会借鉴以往类似案例,因此法官会尽可能多地阐述自己的判决理由和依据。“中国并非判例法国家,单个判决并无特别的指导意义,因此法官不需要过多发挥。”
此外,国内法官工作量大,难有精力对单个判决书细细雕琢,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南京一名资深法官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国内一些城市,法官年判案量在千件以上,如果对每一场判决都“投入感情”,并且用诗化的语言制作判决书,显然“不现实”。
- 盘点•特色判决书
北京《弟子规》进判决书
2010年7月,在审理一起母子间因房屋交恶,从而产生纠纷的民事案件时,北京丰台法院引用了“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样一段出自《弟子规》的警句,希望通过劝诫子女善待父母,唤醒亲情进而消除矛盾。同时,法官在判决时指出,百善孝为先。该案最终按照母亲的诉求判决,双方均未提出上诉。
上海法官引用“六尺巷”典故
2016年12月9日,在审理一起邻里之间因为翻建房屋而引发的纠纷时,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在判决书中,引用了“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六尺巷”典故,劝导当事双方大度处理,进而化解纠纷。
台湾周杰伦歌词成训词
27岁的台湾男子蔡某,因染上毒瘾,向双亲伸手要钱未果后,对父母进行打骂。2010年6月,新竹地方法院法官邱忠义在审理此案时,援引歌手周杰伦歌曲《听妈妈的话》中的歌词,“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重判蔡某10个月徒刑。此外,法官邱忠义还在判决书内,以古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的训词,期盼为人子女要尽本分。
(记者王煜实习生武琳悦)
【七嘴八舌】
媒体:判决书首要正义,然后才是“诗意”
2016年12月16日19:19
沸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58人参与142评论.原标题:判决书首要正义,然后才是“诗意”文/廖保平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一份“诗意判决书”在网上走红。在处理一对夫妻的离婚官司时,该判决书使用了&ldq
原标题:判决书首要正义,然后才是“诗意”
文/廖保平
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一份“诗意判决书”在网上走红。在处理一对夫妻的离婚官司时,该判决书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等诗句,最终判决不准予离婚,引起网友大量转发。
在这份判决书中,法官使用了一大段文辞优美的语言,来论证不准予原告与被告离婚的理由。据了解,是法官“在审理过程当中,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恋爱过程,而现在却要劳燕分飞,心有所感写出了这一份判决书。”
这种“心有所感”是一种善良本性,“劝合不劝离”也是人之常情。结果也许真的劝合了,也许未能。
原告上诉,一般而言,法院就会判许离婚。届时判决书的言辞可能就不会那么“诗意”了。毕竟,很多夫妻都可能有过一段美好的恋爱过程,这不是不离婚的绝对理由和保障,离婚也未必让当事双方俱损。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应该是法官写判决书的追求。”
所以,判决书是不是要有“诗意”,要有怎样的“诗意”,要看具体案件。对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的温情和意诗,令人反感,折损法律的威严;而面对家事案件,秉持善意,努力维护家庭和谐,在判决中用温情体贴的话语,感化当事双方,则显出法律对人的关怀。
但这种诗意要基于正义,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辨法析理为第一要务,而不是将判决书写成洋洋洒洒的楚辞汉赋就是好判决书。
过分的“诗意”还可能会损害判决书的客观公正,因为文学的表达,文学手段的使用,比如比喻、夸张等修饰手法的使用,打动人心,很可能失之于准确;文学的想象思接千里,情绪浓烈,很可能破坏论辨讲理的逻辑。
好的判决书应该“合理合情”,符合法理,兼顾“人情”。法官一味地“煽情”,一味地表达自己的“心有所感”,将“人情”看得重过法理,削弱法理,可能是本末倒置。手段不是目的,手段终究要服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