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节选)
梁漱溟
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
往者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柳诒微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两先生之言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
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自社会;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一社会都有其历史背景,一切所表现的事物莫不从过去历史演变而来。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无因袭即无创造。
事物经过亦正是这样的。说“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传”者,古先的文化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有传递于后,而传于后的我们这些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一道,用以教人而传下来的吗?其他有些传授是靠人的,如射、御、习礼、作乐之类,同为当时文化内容,同在当时孔门教学之中。从事传习古文化者难说就只孔子一人。但孔子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殆为人所不及。
无疑,凡我所说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经书中,却惜学徒们,尤其后世学徒们总把功夫用在讲解记诵书文上,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就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从汉唐以至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过是经学家而已。宋儒明儒比较能在身心性命上理会孔门之学,但亦限于环境条件不能大有所发挥。凡此都缘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是不能责怪后人的。
说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者,其根本点就在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或认真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是不以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的,寻其所从来者盖甚早甚早。而其局面之得以开展稳定则在孔子。再申言之: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
试分层作些说明如下:
(1)当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显然只是一学派的创始者,如同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或以墨子为首的墨家那样。客观上从未被人作宗教看待。
(2)然而这派的学风和其教导于人的,十分适合社会需要,到汉以后发展流布,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却渐渐等若一种宗教。同时,亦因历代统治阶层加以利用,摹仿着宗教去装扮它。
(3)从本质上说,它(儒家)不是宗教,而是人生实践之学,正如他们所说“践形尽性”,就是了。践人之形,尽人之性,这是什么?这是道德。上文说了,道德之真在自觉自律;而宗教信徒却接受规范于外,与此相反。
(4)兹且举孔子如何教人自觉自律的事例以为明证: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孔子只婉叹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指出彼此之观点不同,而不作何断案。宗教上总有许多礼,儒家同样极重视礼;但在孔门竟可以随意拿来讨论改作。这就是理性主义,一反乎宗教的迷信与独断。
1.下列对作者关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孔子才使中国古人理性早启,一贯地好讲情理;中国古代文化早熟,而没有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
B.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就是孔子一人的历史而已。
C.传于后的古先的文化如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典籍虽然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的,但还是传了下来并且用以教人。
D.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
【答案】D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作为传习古文化者,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时列入孔门教学的内容还有射、御、习礼、作乐等这些靠人传授的文化。
B.孔子之后的学徒们只能算是经学家而已,因为他们只重讲解记诵书文,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
C.儒家的本质是人生实践之学。他们所说“践形尽性”,就是道德,而道德之真就在自觉自律,不像宗教信徒接受规范于外。
D.作者举孔子教育子贡的事例,说明儒家虽然重视礼,但可以随意拿来讨论改作,这是一种反乎宗教的迷信与独断的自觉自律的理性主义。
【答案】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孔子整理典籍文字为后人以保有传递古先的文化,在这些古经书中还充分地寄寓了情理和理性。
B.社会大于个人,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说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就是否定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事实。
C.中国古代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孔子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到了宋、明时期不能大有所发挥,这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
D.儒家的学风和其教导于人的,十分适合社会需要,后虽经历代统治阶层加以利用,摹仿着宗教去装扮它,但始终没有成为一种宗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否定了人民才使历史的创作者这一事实”文中无此信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
【学习要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1)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晳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6)异乎三子者之撰
3.说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4)异乎三子者之撰
(5)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6)为国以礼
(7)毋吾以也
(8)不吾知也
(9)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0)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1)居则曰
(2)摄乎大国之间
(3)加之以师旅
(4)比及三年
(5)且知方也
(6)舍瑟而作
(7)异乎三子者之撰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9)咏而归
(10)吾与点也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反馈矫正】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词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1)端章甫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动作名,才能
……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侍坐(sì) 比及(bì) 哂笑(shěn) 鼓瑟(sè)
B.饥馑(jǐn) 喟然(kuì) 舞雩(yú) 沂水(qí)
C.舍瑟(sè) 千乘(chén) 铿尔(kēng) 撰文(zhuàn)
D.章甫(fǔ) 小相(xiàn) 俟机(sì) 毋庸(wú)
【答案】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 )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项中,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居则曰(闲居) 子路率尔而对(轻率急忙的样子) 千乘之国(兵车)
B.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加之以师旅(加上)
C.因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D.方六七十(纵横)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馑:蔬菜不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秦王还柱而走。
D.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莫-暮,C还-环,D见-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使足民。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C.稍稍宾客其父
D.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都是使动用法,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表明子路率直自信,勇于任事的性格
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
C.孔子对曾晳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
【答案】D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