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3 阿房宫赋(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3 阿房宫赋(测)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3 阿房宫赋(讲)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3 阿房宫赋(练)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的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抒其事”。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采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文赋》明确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互相统一中,得到了完整得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可以称为“赋”,后来“不歌而咏”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赋这种文学作品是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在口中吟诵的,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
B.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突 兀(wù ) 水涡(wō)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yìng)嫱
B.矗(zhù)立 辇(niǎn)车 雷霆乍(zhà)惊 鼎铛(dāng)玉石
C.逦迤(yǐlǐ) 锱铢(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
D.参差(cēncī) 仓庾(yǔ) 金块珠砾(lì) 盘盘囷囷(jūn)
【答案】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复压 缦立 勾心斗角 高低幂迷 B.不暇 鉴借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
C.纷奢 锱铢 杳无音信 直栏横槛 D.帛褛 骄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言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幂——冥;B 溶——融;D 言——妍。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
B.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 则足以拒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气候,古义:雨雪晴阴 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经营、精英。古义:金玉珠宝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
A.族秦者秦也 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鼎铛玉石 骊
【学习要点】
1.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阿房宫 廊腰缦回 囷囷焉 蜂房水涡 媵嫱 梳晓鬟 剽掠 鼎铛玉石
逦迤 锱铢 架梁之椽 庾之粟粒 横槛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六王毕,四海一
(2)北构而西折
(3)廊腰缦回
(4)檐牙高啄
(5)蜂房水涡
(6)未云何龙
(7)不霁何虹
(8)辇来于秦
(9)朝歌夜弦
(10)鼎铛玉石
(11)金块珠砾
(12)楚人一炬
(13)族秦者秦也
4.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
(1)戍卒叫,函谷举
(2)特殊句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反馈矫正】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阿房宫(ē) 廊腰缦回(màn) 囷囷焉(qūn) 蜂房水涡(wō)媵嫱( yìng qiáng )梳晓鬟(huán)
剽掠(piāo) 鼎铛玉石(chēng ) 逦迤(lǐyǐ) 锱铢(zī zhū) 架梁之椽(chuán) 庾之粟粒(yǔ)
横槛(jiàn)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2)盘盘焉,囷囷焉( 相当于“然” ……的样子)
(3)不霁何虹 (雨过天晴)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纷乱的样子 古代女子环形的髻)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量词,一把)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假使 ,爱护)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北构而西折: (北、西 名——状 向北 向西)
(3)廊腰缦回 (名——状,像人腰)
(4)檐牙高啄 (名——状,像鸟嘴)
(5)蜂房水涡: (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