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50字。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一)(古代诗歌鉴赏〈一〉)
  (90分钟,72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词句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其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倚阑干”这一动作可见。
  (2)①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词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②乐景衬哀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皮的修竹,正显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景给谁赏看呢?词人以江南景色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晏殊在这首词中也写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请简要概括青年女子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清,寄托着作者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之情和欢快自在之情。
  (2)词的下阕刻画了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其形象:①声音:巧笑。②动作和表情:逢迎、笑从双脸生。③观察者的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