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个字。
我对个性阅读的理解与实践
后坪中心学校 孙建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要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显现、闪光,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活用教学媒体,为个性阅读铺路。
对于课文,我们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需要调整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具有相似点的课文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学,在比较中激发兴趣,训练求同求异思维能力;对于练习,我们要学会取舍、增删、区别开详讲和略讲内容;对于教参,我们要深入钻研,钻“深”钻“透”,这样才能站在一定高度看教材,才能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确定这节课我应引导学生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束缚于教材简析或教学建议);对于多媒体资料,我们也应辨真去伪,合理选用,选择下载后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深加工”,经过整合后,我们用起来必然更得心应手。
二、设置开放问题,为个性阅读搭建个性舞台。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共鸣或质疑。所以,在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我把思维的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不但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理解,培养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