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50字。
8 《天工开物》两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秔(jīnɡ) 粳(jīnɡ) 稌(tú) 婺源(wù)
夏潦(lǎo) 刈(yì) 汲灌(jí) 砧(zhēn)
枵(xiāo) 淬(cuì)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名词,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锥传》) (动词,约定)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动词,至,及)
(2)去
(3)名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动词,命名,称名)名曰劳铁(名词,名称,名字)西门豹治邺,名闻天下(《西门豹治邺》) (名词,名声,名望)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
(4)方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副词,才)方宅十余亩(《归园田居》)(名词,四周)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山中与裴秀才书》)(副词,正在)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副词,当)
(5)数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数词,几个)天有常道,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 (名词,规律)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名词,定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计算)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动词,列举罪状)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副词,屡次)
(6)其取其芳气(代词,它的)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代词,那些)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代词,其中的)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助词,表推测语气)路曼曼其修远兮(《离骚》) (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中国则惟事冶铸也(名词作动词,依靠)
(2)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名词作状语,用斧子)
(3)秧过期老而长节(形容词作动词,变老)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煤炭居十七
古义:十分之七。
今义:数词,十七。
(2)木炭居十三
古义:十分之三。
今义:数词,十三。
(3)以为受锤之地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古义:长出果实。
今义: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表示某种结局。
(5)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古义:种类不同。
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6)取其神气为媒合
古义:自然的元气。
今义:精神饱满。
(7)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
古义:已经经过。
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判断句)
译文: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类稻。
(2)其炎更烈于煤。(状语后置句)
译文:它的火焰比煤炭更厉害。
(3)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接口的上面涂上黄泥。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仕途的失意,使他亲眼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知经典]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它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我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