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9-18 (押题专练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 图表与文字转换(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2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6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7 论述类文本阅读(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doc
  专题18 写作(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任分而义例一   一:统一,一致
  B.京官并许条陈  并:并且,而且
  C.以作敢言之气  作:振作,提升
  D.卒格于议不果归  格:停止,停留
  【解析】选B。B项“并”,一概,一同,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解析】选A。“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解析】选D。D项从原文最后部分的“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可以看出“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译文: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  
  【答案】(1)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 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一概允许向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①乡魂,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 ①黯:形容心情忧郁。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渔家傲•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荒僻寂寥的边塞秋景图。本词选取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寥廓苍茫的江野秋景图。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无情的芳草,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到的远方,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写芳草无情,衬托作者的羁旅乡愁。承上启下,为下片的抒情做了渲染和铺垫。
  【诗意】 碧蓝的天空白云飘荡,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景映入江中水波,波上笼罩着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伸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 远①
  杜 甫
  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 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之情。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 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
  (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诗意】 暮春时刻,桃树柳树的花瓣簌簌落下枝头,堆砌在路边,一片飞絮。日色渐长,春色渐远,唯听几只鸟雀叽叽喳喳;所居之处也甚为荒僻,无人往来,独有自己柴荆偏处一隅。关中数乱(指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总参研究员方平去世 曾多次为军队科研实现突破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题:“方平传奇”——追记总参某部研究员方平
  2015年5月25日零时,总参某部研究员方平因连续高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生命停止在41岁。
  方平为之付出生命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块重要阵地。这块阵地,素以超高的技术难度而著称。
  有多难?方平的同事、研究员陆兴国介绍说:“就好比攀登珠峰,挑战的是智慧和毅力的极限。”为了登顶这座强军事业的“珠峰”,方平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决心,执拗前行、不曾游离、从未停步。
  1995年,以优异成绩从武汉大学数学系试验班毕业的方平,得知部队来学校招生的消息,飞奔到面试现场,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协议。回顾这次重大的人生抉择,方平曾坦言,自己本可以选择待遇优厚得多的地方公司企业,之所以义无反顾穿上军装,就是要挑战这个“高难”。
  1996年,方平所在课题组领受了一项“硬骨头”任务——多家单位很长时间都未能取得突破的课题。
  面对第一场硬仗,方平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他凭借扎实的功底,透过纷繁复杂的课题迷局,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将破解课题的关键节点转化为几道数学模型,并开始了艰难的“证明和解答”。
  那阵子,他把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沉浸到了工作中,满脑子都是模型和数据,一次一次推演、验证,一次一次失败,又一次一次从头再来……陷入僵持时,他干脆直接睡在办公室。时值隆冬,夜里实在是太冷了,他就扯块盖机器的布裹在身上。
  2个月过去,方平心中的实验数据日渐丰满,结果一点一点变得清晰……一天半夜,他拨通了科长的电话,兴奋地喊:“成了!”
  这是我军某领域科研中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捷报传来,前来祝贺慰问的上级领导难掩激动之情,高声评价:“这一战,着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这个年轻的军官一战成名。以此为发端,22岁获得全军一等奖,30岁晋升为副研究员,39岁晋升为研究员……方平用不到20年的时间,创造了令战友惊叹的“方平传奇”。
  2004年,方平受命担任我军某工作领域转型拓展课题组的组长。在自己创造“传奇”的地方拿起“指挥棒”,方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7年完成了13项重大专项任务,创设出许多崭新的技战法,在我军某领域开辟出一片全新战场,并2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升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核心战斗力。
  2015年5月23日深夜,鏖战一天的方平一脸憔悴,他一边揉着肩膀,一边对同事吕辰说:“今天的收获很大,回去我抓紧整理一份调研报告。”
  “肩膀还是痛?”吕辰担心地说,“先去医院看看,休息几天再说。”
  “还是早点写完心里踏实,时间拖久了,细节容易忘。”方平拍了拍胸脯。
  肩膀痛,是心脏“亮起红灯”的前兆——去医院检查的事情,就这样被方平搁在了脑后,他也错过了最后的治疗机会……
  2015年5月26日,急救室里,爱人将方平已经冰冷的双脚紧搂在胸前。“你的脚怎么这么凉,让我暖暖。”她喃喃自语,像是在给自己一丝希望。
  她不会忘记,16年前的隆冬,在那间简陋的婚房里,因为没有暖气,方平每天正是如此这般温暖她的双脚。
  这两口子,是战友眼中“命中注定的伉俪”——同为武汉大学的高材生,先后分配到同一支部队工作,一个是她眼中“久闻大名的才俊”,一个是他心里“志同道合的伴侣”。
  他们宛若并蒂芙蓉,在各自的岗位上竞相绽放。2010年,两个人双双担任课题负责人,当方平作为“技术总监”昼夜鏖战时,她则在另一块战场带头攻研核心技术。那一年,在部队年终总结表彰会上,他们挽着手一起戴上了大红花……
  如果不是一场病,也许日子就会这样美满地过下去。
  2011年春,方平的爱人被确诊为鼻咽癌。连续的放疗让她痛不欲生,一度想放弃治疗。一向坚强的方平抱着她放声大哭:“你走了,我怎么办!”爱人又鼓起了生的勇气。
  那段时间,方平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给爱人熬中药,亲自尝一尝烫不烫后,再一勺一勺地喂着她喝下去。
  3年过去,在方平的悉心照料下,爱人的病情渐渐好转,平稳地度过了癌症术后的易复发期。
  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眼看着她因为过度悲伤而日益瘦弱的身体,家人想让她回老家休养一阵子。
  听到要自己离开,她的泪水划过苍白的脸庞,环视着眼前这个和方平一起搭建起来的家说:“我要一直留在这里,完成他没能完成的事业。”
  (选自《新华网》,作者:黎元 吴旭 陈春晓)
  文本思路:方平去世的时间及缘由→“方平传奇”的创造过程→方平带领课题组为我军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方平病重及去世→回忆方平与妻子的工作与生活→方平妻子的坚强与伟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方平“生命停止在41岁”的短暂,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同时,引起读者的关注。
  B.方平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呕心沥血,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本文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将方平的短暂而又传奇的人生展示出来,表现其家国情怀,令人叹惋不已。
  C.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方平挑战“高难”的勇气和精神,虽然作者不能说出方平所挑战的军事秘密,但却让读者很容易地明白方平挑战的高度和难度。
  D.科学研究的突破,靠的就是人的聪明才智,方平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创造出属于他的奇迹。
  E.方平7年完成了13项重大专项任务,在我军某领域开辟出一片全新战场,并2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升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核心战斗力。
  2.方平用不到20年的时间,创造了令战友惊叹的“方平传奇”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方平就业时的选择,接受“高难”任务之后的工作态度、境界等方面进行整合,提炼概括作答。
  【答案】 挑战“高难”的勇气和精神;扎实的学识功底;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吃苦,忘我的工作境界。
  3.本文是一篇追记方平事迹的文章,为何用大量笔墨写他的妻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