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对点专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对点专练15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对点专练16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对点专练5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对点专练6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综合训练3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综合训练4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综合训练8 Word版含解析.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江苏通用)专练:综合训练9 Word版含解析.docx
  限时规范综合训练
  [温馨提示] 古诗鉴赏题考场用时10分钟左右。做题前,先把诗歌至少细读三遍,直至读懂,这个环节约5分钟;作答时看清题意,因分赋点。答题要有层次,角度相对丰富。江苏卷设题往往是语浅而要求高、开掘深,要格外留心这个特点。
  下面的训练以四首诗为一组,每组用时45分钟。
  综合训练3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1)词上片景物描写的时空安排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下片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两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②从空间上看,前两句由室外的晨光写到室内的残烛,后两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内外、上下、远近,布置巧妙。(答出时间特点的,给2分;答出空间特点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答出情绪的,给2分;答出表现手法的,给2分;进行阐释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综合训练4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彭将军
  郎士元
  双旌①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②。
  莫断阴山路,天骄③已请和。
  注  ①双旌:仪仗用的旌旗。②长河:黄河。③天骄:《汉书•匈奴传》载有“单于遣使遗汉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也”。
  (1)首联赞扬了哪位历史人物?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飞将”李广。作者希望彭将军能够像李广一样,纵马横戈,勇往直前,沙场建功。
  (2)(示例一)用视听结合、想象(虚写),写出彭将军军队的声势浩大,横穿荒凉的大漠,让敌军闻风丧胆,把敌人隔在黄河以北。这里是出征后的祝愿。
  (示例二)运用想象(虚写、视听结合)手法,回忆边境连年战争,战鼓声声,沙漠伤悲事频传,朝廷与匈奴在黄河两岸常常兵戎相见。这里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不满。
  (3)出征必胜,又希望他不要赶尽杀绝;有对连年征战的厌恶,更多的是盼望边关的和平与安定。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蝶恋花
  欧阳修
  南雁依稀回侧阵①,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②。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注  ①侧阵:侧行而飞。②方寸:代指心。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艺术技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夜梦余消酒困”“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对点专练15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为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无辉。
  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对点专练16 分析概括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学上的智的价值
  郁达夫
  ①文学上的智的价值,是当读过一册书或一首诗以后,心里所感到的一种目的意识,能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和扩大起来的那一种文学上的效用。
  ②智的价值可以测定,就因为它有种种阶段的不同。譬如词曲、喜剧、纯抒情诗等文艺作品中所含智的分子比较少,但它们的价值,自然是可以以其他的两种价值的增重来补足。故而测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光以一种标准来立论,是危险得很的尝试。因为文学是复合浑成的东西,必须将情的价值、道德的价值等联系起来,才能判断,不能执一端而弃其他。
  ③当然有些文学如散文、史传、论文之类,是偏重在智的方面的。但就是在这些作品中,能于智的价值之外,更加有丰富的情的价值,则该作品的成功和评价一定也愈来愈高。
  ④在批评文艺作品的时候,少有人固执着逻辑的法则。可是不合逻辑的文学,终究不是伟大的文学;尤其是小说与戏剧的两种,是非要合乎理性不可的。思路不清,前后不一贯等弊病,当然不是大文学家所应有的东西。还有在有些抒情诗里偶尔一看,觉得仿佛是不合情理的狂人呓语,但你仔细去一想,或以自己的体验来一度诗人之心,则外貌似乎矛盾、无据、不通的文学里,也会感到无上的真理。
  ⑤文学上的“智的价值”的解释,最浅近的一句话,是对读者智识信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