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1(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评:4(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 陈情表(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0 祝 福(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1 自读文本 窦娥冤(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2 都江堰(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3 兰亭集序(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4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2 我不是个好儿子(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3 自读文本 项脊轩志(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4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5 屈原列传(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6 记念刘和珍君(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8 自读文本 文天祥千秋祭(含解析).doc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9 古诗二首(含解析).doc

  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2016•全国丙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④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望文生义。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门栅、牌楼还是木坊、石桥, 都残留着经过历史风雨汰洗的色彩, 都镌刻着一个个朴素的故事, 都回荡着凄婉的古风遗韵。
  B.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 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 也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体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C.读完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 读者就会被这柔弱的语言所谱写的忧伤的情绪所感染, 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 不忍释手。
  D.他以中国作家中少见的心怀和笔力, 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民族的隔膜和历史的误会, 用精致的语言在小说中细腻地体会穿越时空的同情。
  【解析】 B项, 缺少主语, 去掉“由于”。C项, 成分残缺, 应在“柔弱的语言”前加介词“用”; 句式杂糅, 去掉“使读者”。D项, 搭配不当, “打破”能与“禁锢”搭配, 但不能与“隔膜”“误会”搭配。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中横线前后的语句,由横线前的语句,可确定③紧承其后,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确定④在其前,由上述两点即可确定答案。
  【答案】 A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
  ……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2)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3)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
  A.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解析】 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 “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解析】 A项,主语中途易辙,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移至“在”后面;B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应改为“处理……问题”; D项,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
  【答案】 C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①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④“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⑤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⑥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
  A.①④②③⑥⑤   B.①④⑤⑥③②
  C.④②①⑤⑥③ D.③⑥⑤①④②
  【解析】 总体结构按照先肯定,后否定,再阐述理由的逻辑说明顺序排序,注意某些文段开头的提示性或标志性词语。可以根据后文中“文化却不能”判断出此句所接的前句是②,可排除A 、C两项。再根据⑤①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
  ……
  学业分层测评(一) 陈情表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报告、诉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之心
  【解析】 B项,民间推荐的优秀人才。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拜臣郎中
  C.除臣洗马
  D.过蒙拔擢
  【解析】 A项,“察”为推荐;B、C、D三项中的均为授予官职。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具以表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解析】 A项,均为介词“用”;B项,介词,比/介词,被;C项,副词,姑且/连词,如果;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些。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孰为汝多知乎
  C.暴秦之欲无厌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解析】 A项,“闵”同“悯”;B项,“知”通“智”;C项,“厌”通“餍”。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A.夙遭闵凶 B.猥以微贱
  C.凡在故老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 例句与A、B、C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