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50字。
2018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之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韩非子及《韩非子》;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疏通课文;反复诵读,把握主要内容,分析其深刻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韩非子寓言故事所揭示的哲理,体悟其对社会人生洞察和思考之深。
导学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教学难点 体悟韩非子对社会人生洞察和思考之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授课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诵读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个性
补充
情境导入 一、导入新课
堤溃蚁穴,价重连城,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汗马功劳、华而不实、路不拾遗……这些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教会我们洞察社会人生,思考世间万象的真谛。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去重温那些经
典的寓言故事吧,一起分享韩非子的《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二、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荀况的学生。因多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便发愤写作,有著述十余万言。其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即秦始皇)见而爱之,以不见其人为平生恨事。后出使秦国而被留于秦;不久遭李斯诬陷致死。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况的法术思想,吸取了前辈法家的学说,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即高度集中权力,制度和依据法律,使用权术来统治国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进取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对于文艺,十分强调“功用”标准,以能否对“法治”起作用来衡量作品的好坏;重内容,不重形式。其“画犬马难,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