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90+4350字。
沙之书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提起“煤城”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满目疮痍、乌烟瘴气的景象。然而事实上,这里却是个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B.很多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就是为了省钱,在淘宝时进行讨价还价,力求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成为许多淘宝客的梦想。
C.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公共话语平台。汉语丰富的表达力、网民奇特的想象力和网络强大的传播力完美结合,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影响力。
D.在股市投资中,如果出现失误,一定要冷静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应采用什么方法弥补。惊慌失措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进一步扩大损失。
【解析】 D项,“无济于事”应改为“于事无补”。“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侧重于在做事过程中没法提供帮助;“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法补救。侧重于事情做完后感觉不满意,想补救但起不了作用。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补救,“惊慌失措”肯定起不到弥补作用,这正是“于事无补”的意义。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尔赫斯的一生几乎都是以书为伴的。他从小沉浸在父亲巨大的藏书室中,工作后又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馆馆长。
B.一个退休的图书馆馆员从陌生的《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了一本“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和不可知的恐惧,最终把这本书藏在了图书馆的阴暗角落。
C.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
D.我本想把那本沙之书放在威克利夫版《圣经》留下的空当里,但最终还是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
【解析】 B项,“沉迷”的对象应该是好事,后面跟“不可知的恐惧”语意不通,搭配不当。
【答案】 B
3.(2015·江苏高考)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选项D中“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
【答案】 D
4.请根据下面文段的意思,简要概括出博尔赫斯的诗歌与散文的特点。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
【解析】 应抓住关键语句“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等考虑作答。
【答案】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
*骑桶者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对别人都很好,唯独对他的爸爸________不尊敬。
②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________大量童工为他们进行繁重的劳动。
③愉悦的享乐,丰美的衣食,________的生活,这一切若不成为为人类做贡献的条件,就不能充实人生的意义。
A.格外 驱使 舒服 B.特别 驱赶 舒服
C.格外 驱赶 舒适 D.特别 驱使 舒适
【解析】 格外:表示程度超过寻常。特别:非常,格外;不一般,与众不同;着重,特意。驱赶:使快走;迫使离开。驱使:差遣,迫使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推动,促使。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舒适:舒服安逸。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
B.“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
C.《骑桶者》给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不是刻意地关注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将笔触直抵人的内心,勾勒出现代人孤独与绝望的可怜样。
D.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他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解析】 “不是”后面缺少相应的转折词,导致语意混乱。可在“将笔触”前加上“而是”二字。
【答案】 C
3.(2015·江苏高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要插柳条的习俗。后面6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根据语句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渊源、目的、行为。所以选A项。
【答案】 A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卡夫卡的《城堡》与《审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仅名字简化为符号,性格也几乎荡然无存。
②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③怎样看待现代小说人物个性的消失呢?
④在无法获准进入城堡和莫名其妙强加的审判面前,人物被一种莫名的体制所驱使,到处碰壁,又甘受摆布。
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派小说与其说是消灭了人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
【解析】 解答排序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语段的话题,从保持话题一致的角度,综合考虑,善于抓中心句,注意指示代词、关联词语、上下语句的整齐等。③提出问题,应放在开头,①承接③举例说明,④是对具体人物的陈述,⑤②是得出的结论,故顺序应为③①④⑤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