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6份)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六)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四)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步步高】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考前微点冲关夺分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 (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提出曹丕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说法,是嘲讽“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其本意在传播中被异化。
B.主张“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学者认为,在魏晋时期产生了“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其观点在学界影响很广泛。
……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事刘为宦者,归朝年十二,迁为中黄门。从征太原,传诏营阵间,多称旨。
秦州并边有大、小洛门砦,自唐末陷西羌,雍熙中,温仲舒谕酋豪使献其地,徙众渭北。言者以为生事,请罢仲舒。太宗遣继宗往按视,还奏二砦据要害,产良木,不可弃。帝悦,复使继宗劳赐仲舒。累迁西京作坊副使、勾当内东门。车驾谒诸陵,近陵旧乏水,继宗疏泉陵下,百司从官皆取以济。擢入内副都知,为天书扶侍都监。诏与李神祐第东封扈从内臣之劳,而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诉其不公,罢都知。
明年,修玉清昭应宫,与刘承珪典工作。宫成,迁洛苑使、高州团练使,充都监。坐章穆皇后陵隧垫,贬如京使。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
仁宗即位,迁左骐骥使、忠州防御使、永定陵修奉钤辖。累上章求致仕,特免入朝拜舞及从行幸。顷之,复固请罢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观察使家居养疾。卒,赠安德军节度使,谥僖靖。
继宗事四朝,谦谨自持,每领职未久,辄请罢。家有园池,退朝即亟归,同列或留之,继宗曰:“我欲归种花卉、弄游鱼为乐尔。”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禁中夜火,后拥仁宗登西华门,左右未集,元震独传呼宿卫,以功迁高品。为三陵都监,条列防守法,其后诸陵以为式。仙韶院火,元震救护,火以时息。诏褒之,赐袭衣金带。卒,赠镇海军留后。(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B.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C.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D.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答案 B
解析 断句以粗通句子大意为前提,再用排除法加以选择。如“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包含固定结构“自……至……”,表示一个时间段,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C两项;“元震以兄”中的“以”是介词,意思是“因为”,“兄”是“兄长”的意思,很明显“元震以兄”的结构不完整,“荫”是“恩荫”的意思,前面的“兄”应是“荫”的修饰语。故可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黄门,古代的宦官,指居于禁中在黄门之内的供职者。
B.酋豪,指部落的首领,也可指盗匪头领,此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C.拜舞,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指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
D.谥,指古代君主、大臣等死后拥有的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答案 D
解析 “带有褒扬性质”错,谥号分“美谥”“平谥”“恶谥”,只有“美谥”带有褒扬的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继宗年少入宋,历事四朝。他原是侍奉刘的宦官,十二岁归附宋朝,进入北宋朝廷任职,一直到宋仁宗时,先后侍奉四朝君主。
B.蓝继宗办事得力,深得信任。无论是因为温仲舒的事出巡秦州,还是与李神祐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都合皇上的心意。
C.蓝继宗谨慎自持,喜归家园。他不长久居职,每次任职时间不长就请求罢官;退朝后,虽有同僚挽留仍旧回家,以回归园池种花弄鱼为乐。
D.蓝元震忠于职守,受到褒奖。他因在宫中失火时传呼宿卫护卫明肃太后和仁宗而被升职,因及时救护失火的仙韶院而被赏赐袭衣、金带。
答案 B
……
(六)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组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
②御膳房海鲜大酒楼的李师傅号称本市海鲜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恭维。同学聚会,我吃了他做的大葱酱鲍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③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尽可能多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不是一件难事。”
④本周五国际股市风云际会,受埃及政局动荡影响,欧美股市双双大幅下跌,而国际油价却大幅反弹,这给假期前的A股市场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⑤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
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A.②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是国内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担任校长仅仅5年,就让一所普通的小学跻身于杭州新兴名校,而他自己也凭才华和能力成为大学教授。
B.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要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以青春的汗水,收获事业的花朵,以奉献的力量,浇灌人生的幸福。
C.周末对河南博物院的参观让他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造型各异、工艺繁复的几千年前的青铜器。
D.通过了解屠呦呦等人在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方面的经历,我们知道了中西医药各有所长,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潜力无限。
答案 D
解析 A项成分残缺,“跻身于”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新兴名校”后面加上“的行列”。B项搭配不当,“收获……花朵”“浇灌……幸福”不能搭配,应为“浇灌……花朵”“收获……幸福”。C项语序不当,“几千年前的”应放在“许多造型”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杂剧是________前代戏曲艺术________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________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________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在 和 已 和
B.在 以及 以 和
C.从 以及 已 以及
D.从 和 以 以及
答案 A
解析 “在”与第一句中的“基础上”搭配,而“从”不能。“和”与“以及”都表示连接,而“以及”多用于句首,“和”则用于句中。“已”表示“已经”,副词;“以”表示连接或引进宾语。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家风,也会多一些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遵循法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答案 ①自会多一份艰苦奋斗的主动 ②如果家风是爱慕虚荣、放纵骄横 ③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解析 补写语句,必须根据语段中心和横线前后的语意进行确定。本语段的中心是家风对领导干部的重要影响。①处前说的是良好家风,那么该补写其对干部产生的好的影响;并且可参照后面句子的句式进行补写。根据“相反”“很难想象”等词语可知,②处是从反面进行假设,并且根据前面列举的几种家风家教,可确定应补写的内容。根据③处前后的两个分句,可确定应补写的句式;根据整个文段的讨论核心,可确定补写的语句应照应首句中“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这一内容。
5.下图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第二组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体量中的比重跟过去不可________,即使经济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贡献了经济增长的70%。
②古人将草木和美人________,《离骚》中有“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以四美比喻四季,用四季来衬托四美,恰如其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