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 Word版含解析6份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 鸿门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4单元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考点链接
  (教师用书独具)
  文言文——筛选文中的信息
  1.何为“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一般是:
  2.了解命题形式
  (1)客观选择题。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2)主观表述题。
  以主观简述题的形式设定某一问题(信息筛选区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回答或者直接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如2014年江苏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即采用了这种主观题型。
  “筛选文中的信息”的答题四步骤
  1.总体把握,明晰文意
  答题前必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晰文章不同人物的言行、不同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旨。只有从总体上把握文章,明晰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才能为筛选准确信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审清题干是解题的重要环节,题干的要求就是解题方向。明确要求则是要明确题干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息,然后找出对应的阅读区间,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并对照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
  3.比较遴选,去伪存真
  客观选择题,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依据试题指向去伪存真,从而得出答案。
  如:下面句子能直接体现蔺相如沉着机智的一项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⑥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答案】 此题的题干问的是蔺相如“沉着机智”的一面,而第②③句表现的是蔺相如的勇气,不是其沉着机智的一面;第⑥句不是蔺相如所做的事,是秦王所做的事,陈述的主体不一致,故应排除第②③⑥句,选B。
  4.把握规律,识别干扰
  熟知信息筛选题干扰项的常见错误类型,把握命题规律,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排除错误,选出正确答案。考题中常见的干扰错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主体混淆、答非所问、角度错误、事件杂糅、品德不清、直接间接描写混淆等。
  如:选出“十思”中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一组(  )
  ①见欲思戒 ②有作思止 ③高危思牧 ④满溢思下 ⑤盘游思度 ⑥忧懈思终 ⑦虑蔽思虚心 ⑧想谗思正身 ⑨恩加思谬 ⑩罚及思滥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⑦⑧  D.③⑥⑨
  【答案】 此题中,②指节俭;⑤指戒淫逸;⑥指要长远考虑,目光远大;⑦指要虚心纳谏;⑧指正身黜恶;⑨指要赏罚公平;⑩指不
  ……
  谏太宗十思疏
  本课话题 ——直言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批“龙鳞”、逆“圣听”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徵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盛世成为现实。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北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皇帝要在冬至节这天率领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此举悖逆皇帝事亲的仪规,然而大臣们却面面相觑,无人敢言。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上书,直言此举不当:“天子有事亲的本分,却不能用做臣子的礼节。有向南的位置,而没有朝北的礼仪。如果在家里,给家人行礼可以,今天与百官同列在一起,有辱天子的身份,损害天子的威风,不可以作为后世遵循的法则。”
  范仲淹此举令他的老师,同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的晏殊深为不安。晏殊指责范仲淹出言无忌,近于沽名钓誉,并会累及他人。对此,范仲淹给晏殊写信坦陈自己的心迹:我一直相信圣人之书,师法古人行事,忠于朝廷,爱护黎民百姓。故对皇帝的过失,应“有犯无隐,有谏无讪”,即使是冒杀身之祸,也要敢言直谏。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
  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司马迁
  3.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陈寿
  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司马光
  5.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
  ——唐甄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本课话题 ——谦虚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中有个海神叫若,有个河神叫河伯,河伯居于黄河,自视清高。后来,他看到了烟波浩渺、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浅陋,由原来的沾沾自喜变得自惭形秽。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由骄傲自满到虚心认错的河伯形象,也阐述了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自新的哲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在中国历史上,马谡骄傲轻敌痛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兵败荆州走麦城;诸葛孔明“一生唯谨慎”,辅佐刘备成大业;唐朝名相魏徵“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等等,都表明了品格谦虚与否关乎事业成败的道理。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1.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亚
  2.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3.当我们谦虚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4.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就没办法不谦虚。
  ——老舍
  5.一知半解的人,多数不谦虚;见多识广的人,多数谦虚。
  ——谢觉哉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泾流(  ) 涘(  ) 崖(  ) 圃(  )
  犬豕(  )  豚(  )  厩(  )
  【答案】 jīnɡ sì zhǔ pǔ shǐ tún ji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泾流之大 (      )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      )
  【答案】 (1)“泾”同“径”,直 (2)“辩”同“辨”,分清,辨别 (3) “兹”同“滋”,更加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