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初三原文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根据情境 按要求写作).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根据题目 按要求写作).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默写).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2).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4).docx
2017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5).docx
2017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2017 东城期末】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上课时,你的眼神常常会与老师的眼神相遇。请写一段话,描写你的眼神与老师眼神相遇时的情形和感受。
题目二: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利用教室宣传栏开辟一个“读书园地”,你们小组准备选择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三)”朱鸿的文章推荐给同学,你的任务是从这篇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将原文缩写成一篇短文。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 -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共10分
【2017 西城期末】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近来微信圈里流传一篇文章,把“中国十大传统文化”进行排序,包括武术、中医、京剧、汉服、茶道、瓷器、围棋、书法、剪纸、刺绣。你最喜爱其中哪一种传统文化?请谈谈你的理由。
题目二:“城市共享”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近来,有一种“共享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些“共享自行车”因为借还方便,价格公道,有益环保,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有些人却把“共享自行车”停进自家小区,破坏车锁,甚至拆卸零件。请你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文明使用“共享自行车”。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2017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7 东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茶,是一种植物,却与我们的文化根脉相连。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1-6题。(共12分)
①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 (伤 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 (烦 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②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那时茶具与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自从“茶圣”陆羽创作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茶经•器》列举了数十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成套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③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xiǎn)”。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饮茶方式)时尚相适应的。
④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表现为 (祟 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宋人所能企及。明代开始2017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默写
【2017 东城期末】
7.默写(共8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夕阳,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温庭筠《望江南》中的“ 。肠断白洲”,借“斜晖”诉愁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 ,以“夕阳”衬游子;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落日”绘奇观。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唐代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诗句,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
答案:
7.默写(每空1分,共8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2)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2017 西城期末】
5.默写(共7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4)古诗词中有很多通过写动物来表现诗人丰富情感的句子。如晏殊《浣溪沙》中“ ① ”表达了诗人的留恋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② ”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意,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③ ”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的豪迈情怀。(3分)
答案:
2017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1
【2017 东城期末】
(二)阅读《大师的由来》,完成18 -20题。(共10分)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了几分钟,大声嚷道:
"不行!”
杜什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你这样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忽忽,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脚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比埃•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但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不走运的,成千累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