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70字)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 迅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五烈士的斗争精神。
2.理解含蓄语句的意思,并掌握分析方法。
3.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含蓄语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理想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斗转星移,他们的身影跨越时空依然美丽。
二.学生介绍鲁迅、介绍写作背景:
1、作者识记内容: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等。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等。
另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
2、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抒情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33年2月7日至8日为纪念柔石、白莽等5位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的,发表在1933年4月的《现代》杂志上。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又发动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文艺团体书刊,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进步作家,最后竟使出了最残暴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死。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五位左翼作家: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殷夫,并于2月7日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了他们,同时遇害的还有18位革命志士。烈士们就义时,高唱《国际歌》,高呼口号、昂首阔步、大义凛然。柔石中了10弹。
鲁迅得到消息,悲愤已极。当即吟成一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表达了对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无比的悲愤和誓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在4月25日出版的左联进步刊物《前哨》第一卷第一期《记念战死者专号》上又发表了《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5月又在美国《新群众》杂志上发表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等,在这些文章中,鲁迅先生愤怒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揭穿了他们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三.解题:
1.“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短语是什么结构?
答:是偏正关系。“为了”的宾语是“忘却”而不是“忘却的记念”。
2.题目中“忘却”与“记念”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矛盾吗?应怎样理解?
答: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寄托着深刻的含义。所谓“忘却”实际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