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10字)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目标导航〕
1.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思路,学习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顺理成章地阐明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的方法。
2.提高在准确、迅速地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筛选、提取出文章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科技类文章。
    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于淡化文体的考虑,没有再专门提出“说明文”“议论文”等概念,而是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对各种文本进行分类,这是有道理的。过去所言的说明文中,常常含有“论”的因素(尤其是论证某个科学道理的科学论文,如《〈物种起源〉导言》论证进化论的科学性),也含有“述”的成分(如《神奇的激光》中大量的故事传说)。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文章时,不宜纠缠于文体术语(如“科技说明文”“科学小品”“科学论文”等),而应注重对文章内容本身的把握。
    阅读实用文,应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论述类文章,尤其是科技类文章。因此,本单元各篇课文的练习一,均着眼于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与关键信息的梳理。教学中,可依据这个练习来进行整体阅读。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常离不开“领会结构”“理清思路”的过程。需要注意,“理清思路”并不等于机械地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这种让学生厌烦的程式化做法,列提纲、在书上圈点勾画出纲要性的词句,都是把握思路的形式。有些文章行文活泼,更无必要给每一个段落都嵌定一个位置。但无论如何,在本单元,应注意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的意识和习惯,训练他们整体把握结构思路的能力。
    注意科技类文章的文化内涵。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这里强调文化内涵,是想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多多体味其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色彩。例如,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不仅了解一点关于荔枝的常识,而且从文中引用的大量古诗句中,感受到荔枝这一古老的中国特产所积淀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成分(如此挖掘,能使老课文教出新意、新味)。阅读《神奇的激光》,可叹赏人类从古至今,对宇宙和自然现象进行想象与探索的浪漫情怀。《〈物种起源〉导言》鲜明体现了达尔文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以及长年累月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热爱。《这个世界的音乐》让我们生动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并引发我们重新思考与达尔文主义完全不同的生态观、生命观。若时间与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对课文做延伸阅读,进而对以上问题做深一步的探究。
由于各篇课文的内容都还比较浅显,思路也较清晰,建议不做串讲,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读。
〔学时安排〕2 课时
〔内容梳理〕              
  (一)作家作品
1.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宁人。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2.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士鲁兹巴利镇上的一个世代医生家里。达尔文年轻时代,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1831年达尔文以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