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48张,约15030+24590字。
2017年中山鸟卷
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姆。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特色产生交流。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朱汉民 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
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
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
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
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
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
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于沙龙。
C.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这种角色有时不被政府所
接纳,因而也会招来官方打压。
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
续保持,这有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
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
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
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
C.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
的独立思想,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D.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并选择文化
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
经济学家杨敬年在2016年9月4日结束了动荡而不悔的一生。
杨敬年1908年出生在湖南汨罗。那年,还叫“光绪三十四年”。但在他出生前一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新旧交替,整个国家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动。
……
2017·中山鸟卷
答案讲解·备考指津
研制团队:
中山市教研室 张 华
中山市教研室 郭跃辉
中山纪念中学 李金华
中山市实验中学 刘卫平
中山市桂山中学 曹永明
中山市第二中学 李生宝
中山市龙山中学 梁天钧
中山市龙山中学 彭桂锋
目 录
一、现代本阅读 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
【内容表述:原题1】 2
【答案讲解】 2
【备考指津】 3
【内容理解:原题2】 3
【答案讲解】 3
【备考指津】 4
【内容分析:原题3】 4
【答案讲解】 4
【备考指津】 4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5
【内容分析:原题4】 5
【答案讲解】 5
【备考指津】 5
【人物品质:原题5】 6
【答案讲解】 6
【备考指津】 6
【文句内涵:原题6】 6
【答案讲解】 7
【备考指津】 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
【思想艺术鉴赏:原题7】 7
【答案讲解】 8
【备考指津】 8
【分析情节:原题8】 9
【答案讲解】 9
【备考指津】 9
【探究主题:原题9】 10
【答案讲解】 10
【备考指津】 10
二、古代诗文阅读 11
(一)文言文阅读 11
【断句:原题10】 11
【答案讲解】 11
【备考指津】 11
【文化常识:原题11】 12
【答案讲解】 12
【备考指津】 13
【内容分析:原题12】 13
【答案讲解】 13
【备考指津】 14
【翻译:原题13】 14
【答案讲解】 15
【备考指津】 15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
【诗歌理解:原题14】 15
【答案讲解】 16
【备考指津】 17
【思想情感:原题15】 17
【答案讲解】 17
【备考指津】 18
(三)名篇名句默写 18
【默写:原题16】 18
【答案讲解】 19
【备考指津】 19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
【成语:原题17】 19
【答案讲解】 20
【备考指津】 20
【语病:原题18】 20
【答案讲解】 21
【备考指津】 21
【连贯:原题19】 21
【答案讲解】 22
【备考指津】 22
【语句补写:原题20】 22
【答案讲解】 23
【备考指津】 23
【图文转换:原题21】 24
【答案讲解】 24
【备考指津】 25
四、写作 25
【作文:原题22】 25
【审题立意】 25
备考指津 28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内容表述:原题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
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
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
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
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C
【答案讲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