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道小题,约12460字。
普宁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 开学考试
语文科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 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 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 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 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 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硐才能 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顧,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 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 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 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 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 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 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汸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 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 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 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 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喳学者已经在做文上的 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 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 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 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历史上 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分族群,而 是以文化来定义。
D.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武装集团 私有•
B.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 传统。
C.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 制却无意中织 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40年代 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 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 人农村。
B.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迸中国文化整合方面功 不可没。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刘安、董 仲舒、司马迁等人。
D.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