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1460字。

  普宁侨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号数填写在答题卷上。
  2. 作答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关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继承先秦诸子“君权至上”、“天下一统”的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建构朝贡制度,并延伸到周边国家地区。国外学者多从近代条约体制取代朝贡体制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尽管日本学者注意到朝贡体制源于西周朝贡制度,认为秦汉时期周边地区的朝贡制度,是当时君臣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但更强调这种朝贡体制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国际秩序。
  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这就是说,中国古代还存在另一种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羁縻建置”是指在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社会组织与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设立建置,对依照该族习惯法产生的头目、酋长授予官职或封号,官不入品阶,无俸禄;民不入王朝户籍,不按人头课税兵役。在朝贡制度下,由该族酋长贡纳少量土产,王朝征兵时,助军众寡,各从其便。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性质不同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度。2000多年间,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邻国的朝贡制度,各自向“相似多于差别”和“差别多于相似”两条路径发展,最后走向不同结局:前者被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建置取代,后者被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取代。围绕历代王朝的边疆经略、治边政策、边疆统辖机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问题,中国学者已发表大量论著。有学者将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的统辖制度(其主体是朝贡制度)称为“藩属制度”,认为该制度属于国家政体范畴,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乃至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体制或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将两种有重要区别的朝贡制度混为一谈,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的统属关系,以及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种种困惑。
  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然而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在汉人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被传承下来,边疆民族朝贡制度也随之延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不仅导致边疆朝贡制度出现不同形式,而且也决定了边疆朝贡制度的最后归宿。深入探讨中央王朝建构、经营、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理论和思想,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是有裨益的。
  摘编自(程妮娜《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外学者,不包括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
  B.这种朝贡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另一种在周边国家地区。
  C.秦汉时期继承先秦诸子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构建了朝贡制度。
  D.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护和发展了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B.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制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边疆朝贡制度形式不同,与统治者维护和发展那就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差异性有关。
  D.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研究方面,居主流地位的观点存在的偏差,作者从边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同志说,革命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有文有武,文武结合,革命的事业就能胜利。来到延安,由于对哲学共同的重视和喜好,艾思奇与毛泽东同志有不少交往。毛泽东同志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探讨哲学问题。有时毛泽东同志到艾思奇的住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