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8张,文字约4820+2320字。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利语言特点。   
  3.学习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鲁迅的创作与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
  《拿来主义》评测练习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孱头 càn )国粹 (cuì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 (miǎn)
  B.脑髓(suǐ) 给与 ( yù ) 暴殄天物 (tiǎn)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 (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吝啬(sè)蹩进(piē 高屋建瓴 ( líng )分道扬镳 (biāo)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古懂     陷阱     拭目以待     积毁销骨
  B.摩登     譬如     磕头贺喜     人才备出
  C.时髦     包涵     亟待解决     祖上荫功
  D.炫耀     鱼鳍     勃然大怒     走投无路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残羹冷炙(炙,烤肉)
  B.自诩是太阳(诩,夸耀)
  C.冠冕堂皇(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D.是为拿来主义(是,判断词,与“为”共同充当谓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