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课时,约3250字。
备课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有的人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热爱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了解这首诗的形式,理解简明、朴素的语言。
    三、了解这首诗对比、反复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用他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精神的写照。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诗人臧克家感触很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预习。
  1.注音:臧,孺,刈。
  2.思考:①“有的人”是指的什么人?这些人都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局怎样?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源出何处?什么意思?
  三、研习新课。
  1.解题。要点:①“有的人”为正题,发人深思,他们是什么人,怎样的人。②“——纪念鲁迅有感”是副题,补充写作的内容和原因。③作家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写过不少诗,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④属新诗(自由诗)。
  2.指名板书注音:臧zāng、孺rú、刈yì。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初步谈话:有的人指什么?这些人都是怎样的人?结局怎样?
  回答要点: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结果是下场可耻,遗臭万年。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和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革命事业,结果是赢得人民的尊敬和赞颂,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5.分析第一节。
  我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这样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啊!一个人怎样生,怎样死才有价值?诗人臧克家在这首诗的开头,就给反动统治者和像鲁迅这样的人这两种人的生和死作出正确的评价。
  问:诗中的“活着”,“死了”,“死了”,“活着”,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活着”的已经“死了”,而“死了”的反倒“活着”?
  回答要点: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阶级“活着”,不过是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