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280个字。

  散文阅读专题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考点分析
  抒情文体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文体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作为更能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抒情文体,就成了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命题热点。主要考察:(1)理解主旨。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2)文意概括。概括文章或段落内容,说出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3)情感把握。能够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4)写法探究。品味作品的妙处,说出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角度转换等方面的特色。(5)品读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6)个性解读。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感悟。(7)迁移模仿。连接生活,谈相关的经历、感受或是进行片段的写作训练。
  考点1:把握作者感情的波澜
  抒情文体常常抒写作者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诗情画意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因此,阅读抒情文体,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波澜。作者一般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展示感情波澜。
  第一,借助画面吐露真情,即寓感情于物象之中,以情为经,以词为纬,织出充满激情的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阅读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这种构图的主体形象。
  第二,凝结作者诗情的警句或为表达中心思想而反复出现的中心句。读者抓住了这些语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脉络。第三,通过曲中见直、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和浓淡相衬等手法表现。
  考点2:挖掘生活哲理
  阅读抒情文体,要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要以把握作品的意境为基点,以发掘作品的哲理为目的。阅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作品所蕴含的哲理。
  (1)警句剖析。
  (2)从篇末结语中探寻升华主题的语句。
  (3)从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作用中探索深化的哲理。
  (4)发掘作者寓于形象中的哲理。
  考点3:品读语言
  揣摩、品味作品的语言色彩、音韵、节奏、句式结构、修辞方法等,这些都是抒情的表现形式。感情是倾注在语言中的,语言是表达感情的凭借和媒介。
  考点4:赏析艺术手法
  欣赏抒情文体,要重视艺术手法的赏析。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求。象征是抒情文体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要充分理解抒情文体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也是需要我们着力思考、探讨的地方,是我们鉴赏的重点。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真题呈现】
  一、【2016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枣
  梁衡
  沙枣是农田与沙漠交错地带特有的树种,研究黄河沙地和周边的生态不能不研究沙枣。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