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0390字。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口号与城市文化
  叶匡政
  “两个胖胖欢迎您”,“一座叫春的城市”,“××,精彩每一天”,“没到过××,不了解中国”……如今,往往是一个城市刚花大价钱推出一个城市口号,立刻就被网民批判得体无完肤。
  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和嘲讽,虽多数出于直觉,但不能不说这直觉是准确的。有关于城市发展的调查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为一举成名打出雷人口号的城市更是不计其数。很显然,一个城市要想变得有特色,不是靠多建几座大厦、多喊两句惊人口号就能做到的。尤其180多个城市都想建国际大都市,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表明当下很多城市管理者的暴发户心态。算算美国如今有多少个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就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城市和文化的关系不言而喻,非常古老。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都有它们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形象。说起古罗马,人们会想起那里的竞技场和帝国文化;说起盛唐长安,人们会想起那里开放而包容的文化气象;说起明清的苏杭,人们会想起那里通俗文化的繁盛与隐逸文化气质。一座城市如果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市民才可能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个简单道理,像“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城市名头,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而不是当政者策划的,它代表了大多数民众对于该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
  分析那些著名城市的文化形态,我们会发现除了表象的物质文化,如建筑、服饰、饮食的不同外,更为深层的还是城市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些文化价值观有的源于文化传统,有的源于宗教文化。比如伊朗首都德黑兰城市风貌展示的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与欧洲信奉基督教的一些城市,无论在物质文化还是在制度文化层面,都会有巨
  大差异。再如雅典,之所以当年能成为名城,是因为它充分承认了个人在城邦中的价值。伯里克利有个语录:“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也就是说,雅典的存在,是通过个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实现来完成的。当个人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时,也在实现城市自身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市民与城市实现了文化和记忆的共享。
  近几十年来,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大多都消失了。表面上看,这是由于现代化的开放性,使城市和市民关系疏远了。但历史地看,还是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缺失。而一个没有独特价值观的城市,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功利主义的气氛中要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几乎是一种奢谈。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文化所能做的,是城市制度文化的建设。城市制
  度文化,要以唤起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为目标,也就是建立一种市民可广泛参与的制度文化,而不仅仅是提一些大而无当的口号。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而精神的形成是复杂而缓慢的,需要漫长的成长期,决不可能通过策划几个方案、空提几句口号,就可以一蹴而就。只有当市民拥有了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自信,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才开始有了雏形。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个城市一旦有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和风格,文人雅士自然会把名头送上门来,民众也会自发地表示认同。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如何建设一种适合自身城市特点的市民参与制度,最终形成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才是真正值得考虑的问题。只有让城市的每一点进步,都能融进市民的感受中,所谓的文化心灵才有
  落脚处。想靠几句口号和几份策划案,就期望塑造出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这个想法无疑幼稚了点。
  1.下列对“城市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文化彰显了一座城市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独特的社会价值观。
  B.城市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比如古罗马、盛唐的长安、明清的苏杭等,都有它们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形象,这说明有了城市就有了城市文化。
  C.城市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而不是当政者策划的,它代表了大多数民众对一座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
  D.城市文化不但包括表象的物质文化,还应该包括更为深层的源于文化传统、宗教文化等的文化价值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宗教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不同,欧洲许多城市无论在物质文化还是在制度文化层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B.市民与城市实现文化和记忆共享的前提条件是个人的努力目标与实现城市自身价值之间的高度统一和融合。
  C.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如今都没有多少个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而我国有180多个城市都想建国际大都市,并纷纷打出雷人口号,这只能表明当下很多城市管理者的暴发户心态。
  D.网民之所以批判一些城市花大价钱推出来的城市口号,是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城市要想变得有特色,不是靠多建几座大厦、多喊两句惊人口号就能做到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有风格的城市文化大多消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缺失。
  B.作者指出,如果仅仅提一些大而无当的口号,而不去唤起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让全体市民广泛参与,那是难以建设城市制度文化的。
  C.那种认为通过策划几个方案、空提几句口号,就可以让城市文化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经过一个复杂而缓慢的成长期,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
  D.作者说,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想形成自己城市的文化特色,就要建设一种适合自身城市特点的市民参与制度,并且要把文人雅士请上门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黄溪记
  柳宗元
  北之晋,西适豳①,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