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0510字。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
  (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西方启蒙所代表的世俗的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是一种工具理性,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求发展。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人类的存活就成了问题。
  我们出了什么问题
  儒家传统虽然是跨时代的多元的,但有它的核心价值,且这一核心价值一定是普适的。不是儒家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而是大家都在呼唤一种真正的人类都能接受的人文主义。
  西方强调的普适价值——理性、自由、法治、人权、个人尊严,都是我们要学习、发展的。但这些价值即便都能充分体现,人类的存活还是一大问题,必须在理性之外,开拓出一个同情或慈悲的领域。人权之外,必须要有责任。法治之外,必须要有礼貌。个人尊严外,要有社会和谐。我们有可以向全球传达的核心价值,如同情、正义、责任、礼貌、和谐等。的确,“仁义礼智信”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道理。我相信也是将来人类共存共生不可或缺的学做人的道理。
  人权与仁爱
  世界各国对人权的普遍重视,是从1948年联合国大会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开始的。在草拟《世界人权宣言》的人士中,罗斯福夫人安娜·埃莉诺认为张彭春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张彭春是中华民国派去的代表,儒家的素养很高。美国有学者花很大工夫研究张彭春的贡献。《世界人权宣言》第一句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的精神互相对待。”联合国最核心的精神就在这句话上。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的是人类的兄弟之情。从王阳明的心学来讲,人最核心的价值是良心。所以在这方面,如果我们仔细读《世界人权宣言》,它确实是突出了仁爱,它最核心的价值是仁爱的价值,所有的人都应获得尊重。
  国际社会应该发扬仁爱之性,每个人应当从社会关系方面推己及人,每个人堂堂正正做到诚信,绝对不做损己损人、损人利己,或者是损人不利己的人。至少要学做一个“经济人”,利己而不损人。最好能再从经济人变成文化人,推己及人。甚至做个生态人,不仅关爱人,还关爱这个地球。
  文化复兴梦的期许
  第一个层面就是个人的修身哲学。儒家主张学者为己,就是学习为了完成自己。自己的“己”,就是你的核心价值——就是内在你生命中的仁。这需要自觉和外在的鼓励,需不同社区的互动,慢慢扩展。
  个人和社会互动之外,是人类和自然的协调。程颢指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有自然的东西都是我的伙伴。王阳明一再强调“一体之仁”。今天应该特别关注的就是人与天的关系。
  其实,道德沦丧的问题,和信仰的缺失有关,和没有敬畏感有关。有各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我们都要尊重。以崇敬之心关爱地球,和各种不同的精神文明对话,理解文化差异,是重建人文精神的起点。塑造文化认同必须是开放的,不能让其他人的文化因为我们的认同而湮没了。所以,必须是和而不同。
  个人的修身,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和天道之间的相辅相成,就构成了精神性人文主义。这也是我针对世界的现状,所提出的尚待完善的构想。
  (选自杜维明《什么是精神人文主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小标题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启蒙所代表的世俗的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它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求发展。长此以往,人类的存活就成了问题。
  B.儒家传统有它的普适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与大家都在呼唤的一种真正的人类都能接受的人文主义有相通之处。
  C.西方强调的普适价值是应该肯定的,但这些价值即便都能充分体现,人类还是难以存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D.“仁义礼智信”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道理,作者相信它也是将来人类共存共生不可或缺的学做人的道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有可以向全球传达的核心价值,如同情、正义、责任、礼貌、和谐,这就是儒家主张的普适的核心价值。
  B.《世界人权宣言》确实是突出了仁爱,这是它最核心的价值,强调所有人都应该获得尊重。
  C.作者认为做人有三个层次,做经济人,利己而不损人,这是最起码的。
  D.国际社会应发扬仁爱之性,每个人应当做到诚信,绝对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也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人,要做一个古人所推崇的堂堂君子,不做小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权问题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而世界各国对人权的普遍重视是从1948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开始的。在起草这个重要文件过程中,当时中华民国派去的代表、儒家素养很高的张彭春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B.重建人文精神的起点在哪里?这个世界有各种不同的民族,人们有不同的信仰,因此,要和各种不同的精神文明对话,理解文化的差异,不能湮没其他人的文化,这是重建人文精神的起点。
  C.儒家主张学者为己,但这个“为己”,不是指为了个人物质利益,房子、车子什么的,而是学习为了完成自己。
  D.作者针对世界的现状所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构想是由个人的修身,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和天道之间的相辅相成构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谍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