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80字。
课   题18.《孟子》两章执  笔
备课成员高燕林、蒲丛英、苟基永、袁曙红、郑福林授课者
集体备课
思    路1.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2.了解孟子其人其文以及他的政治主张。
3.理解文意,学习古人论证方法。
4.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和“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结合句子及积累推断字词句的意思;掌握论点及其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5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以作家作品介绍导入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性善”。孟子曾周游列国,不为诸侯
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发展孔子的学说,作《孟子》七篇(共261章)。《孟子》是儒家的重要著作,文章气势磅礴,语气流畅,巧于辩论,富有文采,是古代散文的杰作,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
第一课时
探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词义推断
1.翻译第1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2.翻译第2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①而,表修饰;②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3.翻译第3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兵革非不坚利也: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代词,这。
4.翻译第4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凭,靠。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内亲外戚
(三)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3)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层(1)总论。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第二层(2)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层(3)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