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200字。

  1.什么是新闻,通常都有哪些形式?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3.简述消息的特点。
  4.简述消息的结构。
  1.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2.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  ②where:何地  ③who:何人  
  ④what:何事  ⑤why:何因    ⑥how:何果
  3.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短:消息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
  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②开头(电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
  ③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④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⑤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⑥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文章虽短,但文中却写了三次降旗。第一次写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降旗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时候的降旗很平常,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结束了,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5.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