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990字。
1.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 文学的源头。《诗经》收集了从 至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篇,展开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体例:风、雅、颂。风,不同地区的 ,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 时的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 的,《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手法: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以 为主,兼有杂言,多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诗经》押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
2.《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氓( )之蚩蚩( ) 将子无怒( )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以我贿迁( )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渐( )车帏裳(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 ) 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 )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 ) 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 )
⑤隰则有泮:___通___ ( )
1. 现实主义 西周初期 春秋中叶 305 诗三百 民间乐歌 宫廷宴享 歌颂祖先功业 四言
3.méng chīchī qiāng qiān guǐ yuán zài shì jiù huì dān cú qí shāng jiān cháng xì xí pàn
4.①匪,通“非”,不是;②无,通“勿”,不要;③于,通“吁”,唉;④说,通“脱”,解脱,脱身;⑤泮,通“畔”,边岸。
1.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2.如何理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句话是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是对世间女子的呼吁,饱含辛酸、苦痛和懊悔,是反省之后沉痛的领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女子的反省。女主人公经过痛苦的回忆开始反省:怨恨和痛苦也该有个尽头。作用:为下面变得决绝作铺垫。
4.阅读全诗,请分析本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女主人公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情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磨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
5.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离别中,两人性格已现端倪,请仔细品味语言,概括一下两人的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