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50字。
《窦 娥 冤》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对话、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学习难点 了解元杂剧中的语言、结构、角色
学法指导 教师讲解、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自主学习】
一.作者及其作品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 , 的奠基人,被誉为“ ”、“ ”,195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流传较广的有《 》《 》《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二.文学和文化常识
1.元曲的分类
“元曲”,一般包括 和 、 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2.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 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 、 、 、 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 、 、 三部分构成。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元杂剧中的“四”
元杂剧四大家: 、 、 、 。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 》、王实甫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
元杂剧四大悲剧: 、白朴 、 、纪君祥 。
在元杂剧中,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中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
四.背景介绍
元代社会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都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与人民关系密切。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窦娥冤》便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它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预习检测】
1. 注音。
楔子( ) 窦娥( ) 嫡亲( ) 亲家( ) 撇下( ) 看觑( )
薄面( ) 斟酌( ) 隅头( ) 孛老( ) 勒杀( ) 绣闼( )
怕不中( ) 刬的( ) 䦶䦷( ) 亲眷( ) 羊肚儿( ) 知契( )
症候( ) 恓惶( ) 祗候( ) 呕吐( ) 孽根( ) 亢旱( )
刽子手( ) 埋怨( ) 前合后偃( )罪愆( ) 盗跖( )古陌荒阡( )
2.古今意义。
(1)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 )
(2)这早晚窦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痴 ( )( )
(3)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 )(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