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阅读练习
【阅读训练】《另一种纪念碑》.doc
【阅读训练】《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刘贤冰.doc
【阅读训练】《躬敬纪念碑》.doc
【阅读训练】《摩耶之艺魂》冯骥才.doc
【阅读训练】读碑.doc
苏教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核舟记》阅读练习.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练习.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巍巍中山陵》阅读练习.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练习.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训练卷.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练习题.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苏教2016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凡尔赛宫》同步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北京四合院》阅读训练.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松鼠》同步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松树金龟子》同步测试.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家的男子汉》阅读练习.doc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 《我的老师》同步练习.doc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有改动)
1.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2.阅读①~④段回答: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3.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 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写出思念家乡得2分,写出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燥心绪得2分)
……
《核舟记》阅读练习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3分)
(甲)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0.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雕刻技艺之传神。(3分)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1.解释加点词(2分)
①惟其所以不得( ) ②于是还疾耕( )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1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0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①,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②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
第三单元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片段阅读】
(一)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_________后碑身;先四周,后_________;先题字,后_________。按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_次,其作用是_________。
3.“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_________。
4.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
举例:
(二)
(1)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2)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3)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4)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
……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bǐ) 谷 胆(qiè) 人声(dǐng) 沸 灰心(sàng) 气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拍雪人和朔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致,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②我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缈茫,我又颓唐精神萎糜了。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①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常建《__________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③ ,非是藉秋风。 (___________《蝉》)
④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__________》)
⑤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口语交际 (4分)
小亮的爸爸吸烟成瘾,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不但咳嗽得厉害,而且人也越来越消瘦,可小亮劝说了几次都无效,他还是照抽不误。小亮很是为他着急,如果小亮请你去劝说他爸爸戒烟,你该怎么说才能成功劝其戒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给“低碳生活”下个定义。(4分)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6-10题。(14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我的老师》同步练习
【基础训练】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榆钱(yú) 黑痣(zhì)
温柔(róu) 狡猾(jiǎo)
B. 察觉(jué) 蜂蜜(fōng)
音调(diào) 海鸥(ōu)
C. 模仿(mú) 军阀(fá)
褪色(tuì) 磕头(kē)
D. 焚香(fén) 纠纷(jiū)
劝慰(wèi) 时辰(cheng)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看看那快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B.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念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C.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
D.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扑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3.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指人的性格温和柔顺,平易近人)
B.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C.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指说话或读文章时声音频率的高低)
D.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纯洁、天真,不做作)
4.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5. 按要求给句子换个说法。
(1)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列句子,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