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8张,教案约4230字。
2017年高考复习之
倒读解题 比较辨析
——文言文内容分析与概括教案
一、分析考题特点
1.单选题,分值为3分。
2.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3.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形象特征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4.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 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有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
5.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2014年全国卷1错在“概括” , 无中生有。)
因此,根据选项设置的特点,这四个选项可以作为我们再读文章时的引导,帮助我们破解一些难懂字词,疏通文意。这就是所说的“倒读法”。在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内容文字,将他们仔细比对,辨析出答案。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比对法比对的内容主要有7大方面: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语、添加内容和因果关系等。
二、解题技巧点拨
(一)、比对人物 (2016年全国卷3)
(选项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有关原文: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错因是:“他仍坚持离职”有误,原文“不听”的主语始皇帝,意思是不准留任。
译文: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 ,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 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要根据语境,恰当地补充。
二、比对时间 (2010•山东高考)
(选项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