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7张,另有教案。

  教学课题:7、月迹     (贾平凹)
  学科:语文      备课组:初一语文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自学、互动交流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投影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 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1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词相互质疑。
  2、说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四、互动交流一
  互动交流一
  “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五、互动交流二
  互动交流二
  在寻月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盼望”——“失望”—— “羡慕、嫉妒、争执”—— “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
  这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情感线索
  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在孩童的眼里月亮代表什么?
  六、小结课文:
  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中秋夜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七、课堂练习
  如果那夜你是小兄妹中的一员,你还会在哪里找到月亮?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你富有童真、童趣的文字描绘出来吧!(150字左右)
  八、课后练习
  同步探究P27,1—4题
  九、教学后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