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40字。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心得
培养信息素养五步方略(在2004年<中国教育创新研究>9月期上刊登)
江阴市璜土中学(邮编214445) 范国伟
关键词语: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标准 信息资源 信息意识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素养的过程评价
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类正以惊人的加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帮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世界,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信息社会呼唤信息教育。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抢占教育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赢得这一先机,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再者,教育信息化容量大、传输快、效率高的优点,进入这一制高点对于具有较强工具性的中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尤为重要。
联系社会,剖析现状,纵览当前语文教学,虽然一面已重视素质教育,一面却仍然往往以“本”为本,片面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性与思想性,过重重复的“语文作业”负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导致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的薄弱。比如,一些学生不知去哪里查找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常见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结合我平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我认为培养提高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进行鼓励,经常这样,会在班级内形
成主动去查找信息资料的氛围和良好的意识。
当指导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苏州园林的人文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
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知道的最多。” 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课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不仅了解到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学生说像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福建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二)信息的获取
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如预习揭示、课文的批注、文中的课下注释、课后练习等。(2)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等等。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还可以去网上浏览查找信息。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积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
(三)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时,我经常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