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字)
 (邹城实验中学 李丽)
哈姆莱特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目标
    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