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12790字。
(全卷时间:150分 满分:150分钟)
一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寿阳曲•远浦帆归》)
(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登楼》“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所用手法相似。
【答案】(1).暮霭沉沉楚天阔 (2).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 (3).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或者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霭”的写法。
2.按要求选择。
(1)小王不幸遭遇车祸,情绪低落,以下句子适合用来鼓励他战胜困难的一项是(_____)。
A.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玉不琢,不成器。
(2)把下列画线句放回原文序号处,最通顺的一项是(_____)。
2017年3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的论文。该文称在中国许昌发现了生活在10.5万年至12.5万年之前的“许昌人”,①这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②中国古人类学家在近十年中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发掘和化石研究工作,先后在湖北郧西黄龙洞、湖南道县福岩洞,安徽东至华龙洞等地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化石,③从而对中国更新世中、晚期人类演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入。④
发现“许昌人”的灵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2007年和2014年两次出土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发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D
【解析】(1)试题分析:注意诗句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题干是“不幸遭遇车祸,情绪低落”,应该用“眼观要放长远”的句子。@网
(2)试题分析:所给的内容是新闻中的背景材料,一般要放在最后。
点睛: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题和背景材料组成,北京材料一般放到最后,此段文字就属于背景材料,应放到句尾。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全球化能力及评估
——经合组织《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报告述评
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合作,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年轻一代需具备新的能力。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讨论新形势下学生应具备哪些新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②2016年5月14日,经合组织向七国教育部长提交了一份题为《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的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化能力”评估。经合组织计划将该评估纳入2018年PISA测评,评估学生的“全球化能力”。
③全球化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学习目标,可被分解为一些独立的、可测的学习目标。经合组织将全球化能力的宏观范畴解析为“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不同“成分”。经合组织指出,全球化能力是指能够批判地从多角度分析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是能够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判断和想法的能力;是能够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开放、适宜、有效的方式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按照此定义,全球化能力有着多重维度,包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有效、相互尊重关系所需的三个维度:知识和理解力、技能、态度。
第一个维度是知识和理解力,指个体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应对全球化和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个维度是技能,指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应具备的复杂的、组织良好的思维或行为能力。能够分析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够与他人进行适当有效的沟通;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能够调整自身感觉或行为,以适应新要求和新环境。
第三个维度是态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态度基于价值观而形成。价值可定义为个体对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持有的总体信念。价值观超越具体的行为和语境,能够影响个体的态度、判断和行为。在全球化能力框架中,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文化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差异、相关信息,也是他们做出明智判断的重要参考之一。
⑤测试内容和方式。2018年PISA测评旨在建立一个独立的复合量表来测量学生运用知识理解、认识关系和观点,以及批判地思考特定目标或跨文化问题的能力。该量表将主要建立在全球化能力的认知项目上,包括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分析和批判性思维三方面评估内容。知识、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构成了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⑥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意味着学生要熟悉一些跨越国界的重要问题,以及能够理解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趋势、体系的相互关系。 在全球化知识领域,尽管学生能接触适量的信息,但若仅仅被动地汲取这些信息而不理解其深层意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容易对其产生误解。因而,全球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无法仅靠事实性知识获得,还要通过发现不同信息的意义及它们间的联系而习得。同时较强的理解能力表现为灵活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组织知识的能力。
⑦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包括关于自身文化、其他文化,以及各文化间异同的知识。作为理解他人的视角之一,跨文化理解能够帮助人们区别特性和共性,以及在跨文化语境下理解不同观点间的关联方式。理解其他价值观,可以深化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接受它们。
⑧分析思维是指运用有逻辑的、系统的和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解文本每个要素的意义的能力,以及审查这些要素间的联系和差异的能力。 一些研究案例在国际化课堂中经常被用于教学。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有逻辑地、系统地进行思考。案例研究应优先选择15岁学生熟悉的情境和题干材料,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测试项目。例如,一名14岁的秘鲁土著学生用古老的方言唱著名的歌曲,进而成为网络名人,而这种古老的方言在秘鲁一直遭受社会歧视。研究者可据此设计开放性问答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位少年积极保护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动机,而相关多项选择题可以测试学生能否理解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作用,以及主流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间的竞争。
⑨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要提高学生的全球化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全球化能力。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国应增加有关全球问题、跨文化的内容,帮助教师跟进国际发展趋势,树立国际化理念。
⑩全球问题主要涉及国际制度、主要历史事件和趋势,以及与全球主题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如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健康(例如流行病)、人口增长、移民、空气污染、国际冲突、贫困、人口老龄化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辩论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全球问题, 逐渐认同人类的普遍价值。
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加强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联系,邀请社会文化团体到学校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推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如跨国交流访学。
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多媒体技术提供跨文化交流案例,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讨论中逐步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性,进而学会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不同观点,学会参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观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让其更深入地体会不同文化,学习如何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3.用简明的语言解释“全球化能力”这个概念。
4.依据“图1”补充第三个维度的信息。
5.结合文意,把以下概念填入方框内。
6.第⑧段所举“秘鲁土著学生唱歌”的例子,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提高学生运用逻辑的、系统的和有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阐明安全教学法能帮助提升学生有逻辑地、系统地分析思维的能力。
C.阐明安全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保护本族语言和文化的动机。
D.阐明测试学生能否理解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传播中所起作用。
7.以第⑥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8.概括本文内容,据此判断本文适合的读者对象。(130字左右)
【答案】3.全球化能力是一种分析、理解和交流的能力。包括分析全球跨文化问题;正确认识由于差异导致的自己对他人想法的影响;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开放、适宜和有效的方式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