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言之有“理”
2018版 第5课 第1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精学精练.doc
2018版 第5课 第1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doc
2018版 第5课 第1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ppt
2018版 第5课 第2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精学精练.doc
2018版 第5课 第2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doc
2018版 第5课 第2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ppt
2018版 第5课 第3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精学精练.doc
2018版 第5课 第3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doc
2018版 第5课 第3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ppt
2018版 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精学精练.doc
2018版 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doc
2018版 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ppt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明确地并且负责任地告诉你,只有经过深思熟虑,你________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该院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找到了这种病的病因,________为彻底战胜这种疾病提供了前提条件。
  ③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________各部分的简单相加,________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A.才 从而 不是/而是
  B.就  进而  不只是/还是
  C.才  进而  不只是/还是
  D.就  从而  不是/而是
  【解析】 ①前句中有“只有”,后面应用“才”与之相呼应。②“进而”表示递进关系,这里“找到病因”是“战胜疾病”的前提,所以,应该为表因果关系的“从而”。③“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只是……还是……”是递进关系。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92282061】
  ①大书法家于右任是一个不愿给人题字的人,更________又不认识这个青年,________婉言谢绝了这个青年。
  ②学生会召集部分学生________如何真正落实减轻学生负担问题进行座谈。
  ③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________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A.何况/于是  就  未尝
  B.何况/因此  就  未尝
  C.况且/因此  对于  未免
  D.况且/于是  对于  未免
  【解析】 “况且”表递进,通常用于陈述句中。“何况”表递进,通常用于反问句中。就:围绕,针对,表示范围。对于:表示对象。未尝:表示值得尝试。未免:表示不以为然。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说我们的法律制度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的工具,而是只为一些人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法制不仅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________会成为约束大多数人的工具。
  ②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③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而且 必须 必然  B.而且 必需 必定
  C.反而 必需 必然  D.反而 必须 必定
  【解析】 “而且”,表示递进;“反而”,与“不仅不(没有)”呼应,表示相反递进。“必须”为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必需”为动词,一般修饰名词。“必然”,多用于客观方面;“必定”,多用于主观方面的判断。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令人无奈。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__显得太单薄了。
  ③形势发展非常快,________使许多人出乎意料。
  A.因而 未免 以至 B.进而 不免 以致
  C.因而 不免 以至 D.进而 未免 以致
  【解析】 “因而”用于下文开头,表示前因
  ……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
  ——虚词
  虚词不虚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被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他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其亡灵。殊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洪承畴后来官至清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成为遗臭万年的败类。于是有人在他撰写的对联句末,各加上一个虚词,变成: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经此一改,意思大变。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 知识精要
  一、句子的“螺丝钉” 1.虚词的含义: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就语法意义而言,虚词有着重要作用。
  2.汉语中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几类。
  (1)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修饰意义的词
  (2)介词是引出动作的对象、时间、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的词。
  (3)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
  (4)助词主要是表示成分间结构关系和动作时态的词。
  (5)语气词是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
  二、“螺丝钉”该拧在哪儿 运用虚词要注意两点:一是虚词的特殊表达作用,二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考点•聚焦]
  本节内容与高考考点中“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虚词”部分相对应。本节着重学习副词、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虚词中使用频率高、出现错误多的主要是介词、关联词,其次是副词、助词。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的选填。就题型而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趋势是与实词辨析,甚至与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间或与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
  ……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
  ——复句和关联词
  一位小学老师的一封信
  编辑老师:
  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不向敌人屈服。”我认为,该句中的关联词语应为“宁可……也不……”,因为这是选择复句,分句之间是取舍关系,它采取前者,舍弃了后者。如:“他宁可自己多做些工作,也不愿意把担子推给别人。”“江姐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讲出地下党的名单。”所以,在“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不向敌人屈服”这个句子中“不”字的前面应该加上“也”字。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妥当,敬请指正。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 知识精要
  一、复句的不同类型 1.联合关系的复句:(1)并列关系复句
  (2)选择关系复句 (3)递进关系复句
  (4)连贯关系复句 (5)解说关系复句
  2.主从关系的复句:(1)因果关系复句
  (2)目的关系复句 (3)转折关系复句
  (4)条件关系复句 (5)假设关系复句
  (6)让步关系复句
  二、复句中的关联词 1.联合关系复句中的关联词:
  (1)并列复句关联词:单用的如“也、还、又、另外、同时、同样”等;成对使用的如“也……也……,又……又……,既……也(又)……,一面……一面……,不是……而是……”等。
  (2)选择复句关联词:表示在两者或数者中选其一的,如“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等;表示先舍后取或先取后舍的意思的,如“与其……不如(宁可、毋宁)……,宁可(宁愿)……也不(决不、不愿)……”等。
  (3)递进复句关联词:单用的如“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等;成对使用的如“不但(不只、不光、不仅)……而且(还、也、又、并且、更、反而、反倒)……,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等
  (4)连贯复句关联词:单用的如“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最后、随后、接着、跟着”等;成对使用的如“首先……然后……,起先……后来……”等。
  2.主从关系复句的关联词:
  (1)因果复句关联词:表示前因后果的如“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此,因而,由于,以致”等;表示前果后因的如“之所以……是因为……”等。
  (2)目的复句关联词:如“为了、以便、以免”等。
  (3)转折复句关联词:如“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尽管……还……,可是,却,不过,但是,但”等。
  (4)条件复句关联词:表示充分条件的如“只要……就”等;表示必要条件的如“只有……才……”等;表示排除条件的如“除非……才……”等;表示无条件的如“无论(不论、不管、任凭、任)……都(总、总是、也)……”等。
  (5)假设复句关联词:如“如果(假如、倘若、要是、要、若、若是、倘使、要不是)……就(那么、那、便)……”等。
  (6)让步复句关联词:如“即使(就算、就是、纵然、哪怕、即便)……也(还)……,再……也……”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