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br>
<br>
朱光潜先生说:“诗歌的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br>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及配套《读本》第一册第一单元,以现当代诗歌为教学内容,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经典诗词作品,教读与自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联系,意在使学生从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能较为广泛地接触诗歌,并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及高雅的情趣,这是极富远见和创意的。但是,作为教师,在进行诗歌单元教学的时候,除了完成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任务之外,如何从《课标》意义上落实教学要求,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语文,进而对学生高中三年乃至一生的学习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课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一单元的安排本身就是对语文教师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它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基本功,还需要有对诗歌语言的极强的悟性,需要有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深切体验或感受;同时他(她)又能够通过各种语文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将自己已有的感悟与情感体验与学生共享。<br>
笔者在教学《语文(必修)》第一册时,注意从如下一些方面对诗歌单元的教学作了一些初浅的尝试,意在摸索一条有效的诗歌教学途径,在此整理一二,以求教于大方。<br>
一、教学准备<br>
1、对教材基本情况的认识。与“试验修订本”相比,“必修”教材的一个明显的不同是把原先安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提到了第一册第一单元,并有所改动。教师在开始本学期教学之前,除按常规对整册课本进行阅读以外,首先应当对本册新教材的变化处细细分析与研究,揣摩其编排意图,思考其解决办法。变化最大的第一单元,也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单元。其次,教师在备课前,还应当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情况作有所了解。一般地说,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接触过一些诗歌(包括现当代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如浙江省义务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诗歌的强烈感情”,第四册第二单元“诗歌的凝练语言”,另外还在第六册第三单元“文学作品的欣赏”单元中,安排了两首乡情诗。部编教材也有相应的诗歌学习与诗歌鉴赏单元安排。可以这样说,学生已有诗歌学习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纯正的读诗情趣。<br>
2、对教学辅助手段的选择。诗歌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也是对一个教师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的考验。为此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特别是对于部分朗诵条件较弱,或不擅长在课堂教学中渲染情感的教师,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辅助材料还是应当寻求与利用的。笔者虽然朗诵条件尚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