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20个字。
《三棵树》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苏童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
2.通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传达
出的感伤的情绪。
3.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的四个问题,准备课上发言、交流。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探究“我”生命中的“三棵树”的意义。
2、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难点:文章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抒情基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评价任务:
( 1 )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认识三棵树的形象
( 2 )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感悟三棵树的诗意。
(3)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探究三棵树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都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梦,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苏童的内心世界吧!
二、检查预习
1、为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嫉妒()颤抖()
埠()残垣()
楝()瓦砾()
桷()枇杷()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夷为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寡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授
( 1 )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认识三棵树的形象
1、教师提问: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
明确:“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作者是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
2、教师提问: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教师提问: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幼小无依的苦楝树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
“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