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00字。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5)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梵(fán)语 桴(fú)止响腾 此鹳(guàn)鹤也 至莫(mò)夜月明
B.钟磬(qìng) 殆(dài)与余同 铿(kēng)然有声 盛(chéng)以锦囊
C.庐冢(zhǒng) 有穴窈(yǎo)然 洎(zì)牧以谗诛 无物以相(xiàng)
D.仇雠(chóu) 汝识(zhì)之乎 何可胜(shèng)道 暴(pù)霜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踯躅 劈荆斩棘 桀骜锋利 泣下沾襟
B.巅覆 否极泰来 豆蔻年华 有碑扑道
C.贿赂 幽暗昏惑 蔽在赂秦 黯然泣下
D.凯旋 深思慎取 逸豫亡身 抱薪救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
B.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北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北
D.暴秦之欲无厌 夫晋,何厌之有?
4.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C.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则其至又加少矣 其孰能讥之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6.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能完全正确解说罗丹这句话含义的一项是 ( )
A.记得儿时吃蟹,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抽出蟹螫的一对羽骨,把它们粘接在壁板上,竟成了一只翩然欲飞的玉色蝴蝶。那时食蟹的滋味早已淡然,而这种别致的创造却至今令我神往,弃之即为朽骨,用之则成艺术。
B.看到南方人用稻草编的蒲团,麻绳编的提包,竹笋叶编的茶垫,毛竹做的笔筒,老树疙瘩削就的手杖;北方人用玉米皮编的壁挂,煤精雕的黑猴,碎皮头缝的老虎……无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原来树根草皮等还能做出这样美的东西来!
C.你是否留意我国旧式家具中常常镶嵌着大理石,那黑白相间的天然纹理,宛如最大胆的泼墨画家的即兴之作,或烟或云,或山或水,全由着你的神思遐想而童趣无穷。
D.莲的地下茎逐渐肥大就长成藕。南宋杨万里的《藕》诗中赞美它“外面看来真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后句是指藕中的管状孔道。藕折断时有丝,常为人们称奇,人们也以藕断丝连来比喻情意绵绵,虽断未绝的样子。唐代孟郊诗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后来,“藕断丝连”便成了一句成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