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br>
<br>
教学目标:<br>
(一)知识目标:<br>
1、 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br>
2、 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br>
(二)能力目标:<br>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br>
(三)德育目标:<br>
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br>
重点、难点分析:<br>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br>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老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 。<br>
教学设想:<br>
1、本文短小精悍,活泼多趣,以生活趣事设喻论证, <br>
以闺房琐事比及国事,从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近及远,由小及大,讲述道理,表明见解,娓娓动听,教学中应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讽谏”的好处。<br>
2、本文结构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相比的手法,如: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效等,教学时应能充分利用本文结构上的这一特点来指导学生背诵。<br>
课时安排:<br>
一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吴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了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br>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r>
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反复朗读):<br>
1、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br>
2、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br>
3、 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br>
4、 邹忌是怎样向齐威王分析“王之蔽”的?<br>
5、 邹忌进谏的结果如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