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80字。
课题 柳永词两首 设计教师 孙丽莉 授课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柳永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
难点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
二、目标定向
1、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 2、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3、分析表现手法。
三、自学指导
背景材料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
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他的词是其一生精力所在,有《乐章集》传世。
2、写作背景
这首《望海潮》是作者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诗投赠他。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诗中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