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50字。

  课题 苏轼词两首 设计教师 王晓庆 授课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初步鉴赏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风
  2、鉴赏苏轼作品的豪放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
  难点 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目标定向:
  1、了解苏轼的生平与创作,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自学指导: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词风:其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后世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査慎行,都是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二)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