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7张,课件制作简洁,教学案约9140字。

  不教胡马度阴山(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军旅诗鉴赏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几类常见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形象、把握感情
  【核心任务】
  【内容归纳】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反映了边塞的战争和边关的生活。一些有边塞生活切身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鼎盛时期的一朵奇葩。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又以初、盛唐边塞诗最为昂扬奋发,艺术性最强。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内容是诗的主体,情感是诗的核心,掌握了内容情感,才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做题。边塞诗的内容情感主要有:
  1.抒写将士昂扬向上、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相应的,也有报国无门的怨愤。
  2.描绘戍守战斗场面,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批驳朝政,表达反战主题。
  3.描绘征人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表现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边塞人民的生活状况。
  【关键手法】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烘托渲染: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对照: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的风光一般有四个字:雄、奇、寒、阔。
  【常见意象】
  识别边塞诗的身份并不难。作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范围狭窄,多是和边塞、战争有关。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