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70字。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中部 张淑琴
教学依据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教学分析及设计
本文是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共七个小节,每一节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通过学习,主要让学生深入系统的了解孟子的重要思想,了解他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并由此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这则选文重点体现孟子“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学生结合现实并不难理解,而且学生以前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这两篇文章中,学生对“与民同乐”这种思想已经有所接触。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孟子的论辩之术。孟子是以辩才而出名的,《孟子》这部散文也是以长于论辩为主要特征,所以教学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善辩以及他辩论的技巧方法,而这一点学生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又定为本课的一个难点。另外,学习本文还要让学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的含义,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
2、辨析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自主学习,对照注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意、句意。
2、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诵读,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
3、合作学习,探究孟子的游说之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与老百姓共有共享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2、明确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3、体会孟子的游说之术,学习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说话的技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结合注解、参考译文疏通句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自主完成重点实词、虚词积文言句式的积累。
2、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练习思考题以及拓展训练的题目,并创设有关情境,扩展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宣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鲁迅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