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100字。

  山东省枣庄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共72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 《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最先提出了法治的思想。
  C. 皇帝与大臣、中央与地方、行政与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D. 我国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城市经济与文学的发展等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从“民为贵”“从谏如流”“举贤授能”“以法为准”论述中华文明中的开明并予以例证。
  B. 第三段分层论述,先从包含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论证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
  C. 第三段第二层从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论述中华文明中的“变易革新”与“自我更新”思想。
  D. 第四段在阐述“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上文,全文呈现总分总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B. 《周易》的“易”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 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 唐玄宗先后任命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一以贯之,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有开明思想”有误。B项,“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不准确。原文说“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C项,“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有误,原文说宋代有“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通过对照B项说法错误,第三段分层论述,先从包含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说明我国自古就有变易革新的思想。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没有因果关系。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加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辨别对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